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清明游艺:将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
2021-04-06 15:34: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清明正是人们外出郊游的大好时光

谈及清明,最早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里面其中一种节气的名称,是指导古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节令之一。现如今清明节中最具代表性的祭祀扫墓活动,起初则是由寒食节承载的,直到唐宋时期,清明才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并承担了许多原本属于寒食节的节俗活动。

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认祖归宗,在祭奠的过程中,体悟亲情与忠孝,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与此同时,清明正值春意盎然、万物勃发的时节,也是人们外出郊游、回归自然、迎接春天的大好时光,不仅有寄托哀思的扫墓活动,也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斗鸡蛋、射柳等游艺活动。

【踏青】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每逢清明,正是风和日丽细雨绵绵的时候,结伴去郊外远足踏青,成为民间的清明习俗。中国民间长期保持者清明踏青的习惯,尤其是到了宋代,人们在祭祀长辈、扫墓上坟后,因利乘便踏青赏春,逐渐形成了“清明节扫墓后踏青”的民俗,后来在明清时期也沿袭了这一做法。清明节与寒食节在宋朝时期已经合并为一个节日,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都城人出郊……抵暮而归。”南京人也喜欢在清明时节前往牛首山、梅花山踏青赏景,或者在乡间山野荡秋千、放风筝、戴柳枝等,散心漫步、排解烦闷。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则是人们在踏青时候最常进行的一项娱乐活动。

民间有关放风筝习俗的寓意,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说法,例如在有些地区,人们摆酒设宴、焚香祈福,向上苍请愿风调雨顺、和顺致祥;还有些地区的人们认为飞天的风筝象征着好运与福气,所以当地人非常忌讳风筝断线、掉落,认为会破坏福气,如果风筝落到其他人家的屋顶上,风筝主人会将它极力讨回,以求取回福气。而在一些地方还流传着截然相反的说法,那就是人们会将晦气、心中的烦恼、不好的事情写在风筝上,要将它们统统放走,在民间也称为“放晦气”。

另外,选择在清明时节放风筝还与气候、农时有关,凛冬过后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清明前的麦子的还未分蘖,人们在麦田上奔跑放风筝可有利于麦子的分蘖,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荡秋千】

荡秋千,又叫打秋千、蹴秋千,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游艺活动,与放风筝是同类娱乐项目,因此经常会同时在清明节期间举行。在我国,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曾是女子的传统游艺活动,根据刘向《别录》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日打秋千。”由于受到封建思想和礼教的束缚,女子不让轻易外出,等到每年的清明时节,像荡秋千这样富有趣味的娱乐活动便脱颖而出,成为了古代女子必不可少的消遣活动。

后来荡秋千不仅限于女子,成为了男女皆宜的游戏,尤其受到孩童的喜爱。根据坊间相传,秋千荡得越高,意味着生活会更加美好,这也体现出很多民俗活动中其实都包含着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盼之情。

【射柳】

射柳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一项民间百姓练习射箭技巧的娱乐活动。根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柳叶百步射之,百发百中。”射柳盛行于唐朝时期,汉武帝曾下令大面积种植柳树,因此军营后又被称为“柳营”。至唐宋时期,射柳成为了一项正式的体育比赛,将鸽子放在葫芦中,射击挂在树梢上的葫芦,箭击中后鸽子从葫芦中飞出,人们根据鸽子飞行的高低来判定比赛的胜负。射柳这项活动现在已经不太常见了,只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留着这一民俗。

【斗鸡蛋】

随着寒食与清明逐渐合为一个节日,清明节继承了寒食节中的许多游艺民俗,这里就包括斗鸡蛋。由于寒食节规定要禁烟禁火,所以人们会在此之前备好煮熟的鸡蛋,既便于保存,又能填肚充饥。所谓斗鸡蛋,也叫拼蛋,是指古代孩童之间相互碰撞鸡蛋的娱乐游戏,由清明开始,一直持续到夏至这一天。孩子们会在上学前将刚煮熟的鸡蛋装进口袋里,有些蛋甚至到了学校还保留着余温。将鸡蛋染成蓝色、红色,并在上面雕刻作画,把鸡蛋装饰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他们互相撞碰鸡蛋,以蛋头碰蛋头、蛋尾碰蛋尾,最终以蛋破者为输。

无论是寒食还是清明,其核心内涵都是以节日作为纪念的载体,抒发人们对于先人的缅怀,通过祭祀拜扫等传统民俗活动,传承中国的孝道文化、追贤思孝,它唤醒了家族乃至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且不知不觉在一代代人的心中得以延续。从古籍文献、各地方志以及一些民间歌谣的记载中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人们已经将祭祀扫墓与形式多样的游艺民俗活动结合在了一起,在追忆先人、敬畏祖先的同时和家人朋友一起回归自然、寻春踏青,将平日里烦闷的、不悦的事情都抛之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放风筝、射柳、荡秋千等娱乐项目中去。

将人文风俗与自然气息融为一体,顺应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是讲究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统一,遵循了自然规律的发展。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对于传统节日产生了巨大冲击,似乎很多节俗在历史的演变中已然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节日中蕴藏着的“礼敬祖先,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敦亲睦族”等民族文化却经久不衰、绵延不绝。通过对古代清明节中游艺活动的审视,或许对我们当前传统节日民俗的传承与保护有所裨益。(“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 谷青青)

标签:清明;郊游;时光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