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别样的祭奠,同样的缅怀
2021-04-04 12:31: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清明节前夕,

缅怀雨花英烈、

追寻红色印记。

4月2日下午,“百年华诞百件珍档——红色百年南京印记”全媒体行动暨“读党报看档案学党史”主题党日活动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举办。活动由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除主办单位的党支部积极参与外,活动吸引了来自金陵科技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等单位部分党支部的党员代表自发报名参加,参与党员90多人。大家满怀崇敬之情,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圈,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2021年4月3日《南京日报》A3版

珍贵档案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雨花台烈士陵园历经多次建设,从一个荒山土岗变成今天的烈士陵园、风景名胜区。活动中,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长周健民结合了一批珍贵档案,讲述雨花台纪念建筑群的规划建设故事。从1866年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森拍摄的雨花台旧影,到20世纪50年代革命烈士奠基纪念碑的旧貌、设计方案,80年代雨花台的整体规划、《勘察简报》,周健民将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建设历程娓娓道来。

“南京并非一开始就是‘绿都’。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建设秉承‘先绿化后建设’的原则,从1951年开始植树26万株,才有了今天的满园绿色。青松翠柏,陪伴着长眠于此的英烈忠魂。”周健民说,“当年图纸上的规划都已变为现实,雨花台烈士陵园用建筑的形式把雨花英烈精神凝固下来,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镌刻在这片大地上。”

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赠送馆藏规划档案复制件,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李民、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方国中代表双方进行交接。

老馆长深情回忆建设历程

当年亲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建设全过程的原馆长、85岁高龄的张逸老先生,作为特别嘉宾参与了本次活动。

他补充讲述了雨花台多处重要雕塑的设计理念:“比如烈士就义群雕采用了9个人物形象,因为9是阿拉伯数字里最大的数,反映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了最多爱国志士的地方。艺术家们在创作雕塑形象时,也参考了我们提供的许多烈士资料。倒影池两侧的雕塑,一边是解放军形象,一边是母亲,母亲表达对死难烈士的无限怀念,解放军强调的是要守卫烈士们创造的大好河山。”

张老回忆说,当年建设经费比较紧张,省市政府前后两批为纪念馆、纪念碑及配套工程拨款,建设历时近4年,总投资达2900万元。“那时候建材供应也比较紧张,比如大理石,我们的采购人员在浙江青田找了好几个厂,才保证了工程用量。我们还请了一部分工人到南京来工作,纪念碑两侧碑廊里180块碑雕,都是工人们一点点雕琢出来的。”张老说,“当时的条件确实比较艰苦,但所有人就是一个想法:雨花台不仅是南京人民的,更是全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建设好它。现在,我们每个人也需要汲取雨花英烈精神,把今天的国家建设得更好。”

雨花英烈精神激发党员奋斗力量

参与活动的党员代表们还诵读了1984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破土动工的《南京日报》报道、1981年红领巾广场建设的报道和南京市档案馆馆藏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建设的档案。各单位党支部党员代表还分享了活动参与心得。

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党员代表张娟说,“红色档案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奋斗和牺牲的历史,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践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来自金陵科技学院的大三学生谢冬昱说:“寻访雨花英烈,重温红色档案,诵读党报档案,都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虽然英雄已经逝去,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在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党员代表王国俊说:“雨花先烈为我们筑起了一座心的精神丰碑,我们一定要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党的历史。”报业集团党员代表周爱明则用“生动”、“力量”、“创新”三个关键词表达了自己对此次主题党日的体悟,“两位馆长的讲述,让我们了解了雨花英烈精神是如何以建筑的形式固化下来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雨花英烈精神丰富的内涵。作为媒体人,在日后的报道中一定要创新形式、创新表达,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雨花英烈精神作出贡献。”

标签:雨花台;南京日报;烈士陵园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