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晚,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关于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公告》,6家江苏各地的博物馆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其中,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榜上有名。
至此,包括南京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博物总馆在内,南京一共有了5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明孝陵博物馆等,均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做好文物保护、活化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南京已经走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博物馆之城”的路上,以诸多新举措激发创新活力、服务公众社会,更努力传播南京故事,吸引全国游客争相“打卡”。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书写优秀传统文化的“秦淮故事”
此次获评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成为全省“最年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其2017年开馆以来,围绕科举文化,弘扬蕴含其中的“为国求贤”精神,创新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秦淮故事”。
大美南京摄影师 和气致祥 摄
贡院赶考、鱼跃龙门、殿试展示、金榜题名……日前,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不少亲子家庭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了解到当年科举之路的艰辛。该馆以“游客视角”打造精品文化展览,在常设展的五大展区、33个展厅集中展出了科举制度的前世今生、古代士子“鱼龙变化”的艰辛过程、古代科举制度文化与民俗生活之间的关联等。
“讲解员告诉我们,四级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在这里举行,需要9天6夜。考试时正逢夏季,蚊虫繁多。这让我明白,想要取得成功,必须拥有知识和毅力。”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于子轩同学在参观结束后感慨良多。
游客不仅能“看”,还能参与互动。该馆以馆藏文物为基底,将多媒体互动设备穿插点缀在展览之中,让藏品“说话”,还将中华传统节日、国家纪念日、重要考试季等作为关键节点,策划出了以“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代表的体验活动;开展符合时代气息的主题社教活动2000余场,开发了“小小状元郎”等多个品牌课程项目,先后获评“中国研学旅行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
2018年度,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接待观众110万人次,2019年以15%的增幅稳步增长,今年恢复开馆后,目前客流已达到去年同期的80%。
“升级为国家一级馆之后,我们将不断提升馆藏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水平,特别是深入挖掘科举制度、科举文化中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的人文内涵,并将科举制度申遗提上工作日程。开发出更好的文化产品,使展览、社教、文创等更加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盘活“红色家底”培根铸魂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作为国内著名的红色纪念馆,一直致力于盘活“红色家底”,讲好红色故事,培根铸魂,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近年来,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深挖烈士动人故事,通过国内外“大寻访”征集史料文物。如历经5个月,修复了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贺瑞麟烈士的《死前日记》;首次开展境外史料征集工作,组织专家团队前往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查找在当地工作、学习过的雨花英烈的史料;实施雨花英烈文物史料征集“红星计划”,包括建筑界泰斗杨廷宝为雨花台烈士陵园设计的手稿今年5月重新“回归”等。
“就是烧成灰,我邓中夏也是共产党人!”铁窗内,邓中夏大义凛然,让劝降的叛徒灰溜溜地退散。纪念馆通过创新展览形式,让雨花英烈精神“入脑入心”。今年6月30日创新首演红色文化沉浸式讲解,讲解员化身历史引领者串联全程,观众可以零距离观看表演,甚至参与到互动中与“英烈”对话等,在沉浸式体验感中感悟信仰的力量。
为了让雨花英烈故事更加鲜活有感染力,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会同省市文联推进雨花台红色文艺创作基地建设,参与创作大型原创史诗话剧《雨花台》、系列歌曲《信仰之歌——雨花颂》等。话剧《雨花台》自2015年9月首演以来,在全国高校巡演超过110场,观众多达15万人次,并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好雨花英烈故事,频频打造出“爆款”。去年7月9日,107岁的老红军秦华礼到雨花台祭拜战友晋夫的一段20秒的短视频,在抖音上出现仅一天,阅读量就达到了2800万次。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
一支由烈士家属组成的“雨花英烈精神宣讲团”也活跃在企业、机关、校园、社区和军营的讲台上。当代青年给雨花台烈士回信征文、“小小讲解员”夏令营、“雨滴课堂”等活动,如今已成为我市著名的红色教育品牌。以雨花英烈精神为主题的各类主题教育展览,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走出去,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我们正以《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和《弘扬雨花英烈精神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在建党百年之际,力争将雨花台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红色纪念圣地、全国有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现零的突破,南京多措并举打造“博物馆之城”
目前,包括南京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博物总馆在内,南京一共有了5家国家一级博物馆。这次除了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的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明孝陵博物馆之外,南京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大美南京摄影师 任康 摄
这些博物馆,或是关于世界遗产明孝陵文化价值、钟山风景区人文与生态资源和南京明文化研究、宣传、展示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或是弘扬抗战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联系海内外华人华侨的纽带、国与国之间友谊的桥梁,讲述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苏、美等国空军在中国大地上联合抗击侵华日军的英勇历史。
在南京,博物馆俨然已成为一张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的历史隐藏于许多不经意的地方,而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就林立在南京充满岁月痕迹的街巷之中。截至2020年,南京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已增至60座,其中非国有博物馆增至20座,逐步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南京的博物馆数量、类别、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而首创的博物馆“总分馆机制”更被写入国家文物局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的指导意见。
“十三五”期间,全市博物馆共举办展览1200余场,组织社教活动2万余场次,参观人次突破1.6亿人次。如今,南京城墙博物馆、南京世界文学博物馆等多座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十四五’期间,南京在量上将全力打造百座博物馆,在质上提升博物馆展陈,让博物馆成为广大青少年向往的课外课堂,成为市民游客充分感受南京文化的场所。”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不仅聚焦博物馆硬件升级,更在软件上发力,“2020年,南京启动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开始将文旅消费政府补贴试点向高端文旅展陈拓展,通过扶持多元化展陈形式,丰富消费业态,鼓励文博场馆、社会机构积极策划组织引进内容新颖、品种多元、高品质展陈落户南京,让市民在家门口即可欣赏国内外高品质的艺术展览。”
大美南京摄影师 行行摄摄 摄
对非国有博物馆,南京也加大扶持力度,下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组织开展市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工作,促进非国有博物馆运营管理、展览展示、服务水平等全面提升。“均衡发展、融合创新,南京还将努力推进‘博物馆+’发展模式,在科技赋能之下,让博物馆以更花样的姿态走进百姓生活。”该负责人表示。
在南京,博物馆不仅体现了一座城市的高质量文化发展,同样也成为城市交流的民间大使,体现了这座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与集聚力。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婕妤 李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