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29日南京讯 面塑,又称面花、捏面人,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传统艺术,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近日南京市秦淮区钟晓敏爱心工作室携手莫愁湖街道艺苑社区,举办了“巧手捏面人,指尖传非遗”活动。
科普非遗文化: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
活动当天,主办方邀请了非遗面塑传承人郭立洋,来给大家普及非遗面塑传统文化知识,并手把手教大家制作面人。
郭立洋介绍,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在汉族民间也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面塑的原料主要是面粉或经过加工配置的复合软陶质材料。它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不同于彩塑作品是成形后再着色,面塑是由事先已经染色的面团巧妙地组合而成,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巧妙的心思和细腻的手法。一件完整的作品历经构思设计、和面、蒸熟、揉面、配色、捏塑、干化、包装等过程, 在捏制中采用了揉、捏、压、搓、滚、碾、拨、切等多种技法,作品形态逼真,色彩鲜艳。由于防腐、防裂技术的不断改进,有的作品可以保存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面塑艺术的特点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泥塑的步骤),还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制面馍的工具十分简单: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模形象就会脱颖而出。
面塑非遗教学:大师希望居民们学会并永久传承下去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直观感受,活动当天郭立洋带来了事先列好的12生肖、还有八仙过海、孙悟空、皮卡丘、小猪佩奇、白龙马等面塑。
居民赞叹之余,都想“要一个”。郭立洋笑着告诉大家“见者有份”。前提是大家要跟着他,学会捏小兔子。
随后,郭立洋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五颜六色小面团和做面塑的工具分给大家。这些小面团可是郭立洋老师自己的专利,都是用面粉、糯米粉和食用色素通过一定的配比,和出来的。制作面塑的工具,也是他手工做出来的。
正式捏小兔子之前,郭立洋先教大家“调色”。“大家看,我把两种颜色揉在一起,就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非常漂亮。”他一边说一边演示,红色面团和白色面团,揉一揉就变成了桃红面团,绿色面团和蓝色面团揉在一起变成了湖绿色面团,蓝色面团加白色面团揉一揉则变成了浅蓝色面团。
等大家学会了做变色面团后,他才正式教大家捏小兔子。“大家先拿出约50克小面团,捏成一个水滴型,水滴型尖头剪开,就是小兔子的耳朵了……”通过他灵巧的双手不断捏、搓、揉、点、刻、划,不一会儿一个普通的面团就变成了一个神态逼真的精美小兔子!这个小兔子正蹲在草地上吃胡萝卜。
看大师操作很简单,但轮到自己动手就不太容易了。妈妈和小朋友们跟在后面,一边捏一边喊老师帮忙。郭立洋很有耐心,一个个手把手教大家,最终每个人都捏出了一个小兔子,虽然不够精美,但是因为是自己的作品,大家都爱不释手。
艺苑社区居民王大妈说,她要把小兔子送给孙女做生日礼物,原来当天就是她孙女的生日!
传承非遗,艺苑社区将不定期请大师来教孩子们学面塑
郭立洋不仅手艺好,他的创业故事也非常励志。他本是五星级大酒店——浙江湖州浙北大酒店的一名船点师。后来,酒店经营不善,他也被迫下岗。再后来,他为了谋生来到南京,在一家酒店继续做面点师,但同时他开始努力“转型”利用业余时间做幼儿园的面塑老师。
原来,他的父亲师是做面塑的,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对面塑有很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后还专门跟父亲学习揉面、以及面塑的制作手法以及制作面塑的工具。在到浙江湖州浙北大酒店做面点师之前,他还曾经跟着父亲在长三角一带走乡窜户,在街头卖面人为生。
这一次,他依然卖艺,但不同的是,他将这份技艺送进了课堂。因为面塑对提高孩子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美学素养,提升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立体空间能力都有帮助,大受家长欢迎。而郭立洋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将自己修炼成为一名非遗面塑传承人。有了国家认可的身份,加上他的精湛手艺,他就成了很多幼儿园和小学争抢的“香饽饽”。目前,有几十家幼儿园和小学请他做面塑老师,他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得,教过的孩子有成千上万名。
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他得收入也成倍增长,已经在南京买了两套房子,让自己和家人都很体面的工作和生活。
郭立洋说,艺苑社区居民如果想继续了解中国传统面塑文化,想学面塑,他会用心教。因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他希望好的文化思想得以永久传承。
近年,艺苑社区将“非遗文化传承”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点特色工作来推进。社区与非遗大师约好了,每年寒暑假,都会邀请大师来教孩子们制作非遗面塑,让孩子们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传承发扬。(曹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