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9年人均期望寿命报告出炉。昨天,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2019年,南京户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83.59岁,较2018年的83.32岁增长0.27岁。从2007年的76.88岁到2019年的83.59岁,十余年来,南京市人均期望寿命稳步增长。
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病防制科主任洪忻介绍,人均期望寿命是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三大核心指标之一,是指某一地区新出生人口未来存活年龄的平均值,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整体健康水平的核心指标。人的寿命和遗传、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生活习惯、教育环境等有关。2019年南京户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83.59岁,即2019年出生的婴儿,如果没有意外,平均可以活到83.59岁。
同时,市疾控中心公布了2019年南京市十大死因排名。南京拥有850多万常住人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转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2019年,南京市居民死亡41848例,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居民占全死因的90.87%,与2018年的89.41%相比有上升趋势。其中,疾病系统前五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全部死因的91.30%。单病种前五位死因依次是脑血管病、心脏病、肺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及胃癌,占全部死因的59.13%。
世界卫生组织将30—70岁(不包括70岁)发生的死亡定义为“早死”。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被世卫组织推荐为各国评价慢性病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2019年南京市户籍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的早死概率为8.75%,较2018年下降7.8%。其中,恶性肿瘤早死率为5.42%,居4类慢性病之首,男性4种慢性病早死率是女性的近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