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南京梧桐树叶金黄,琵琶街人来人往,充满着生活的气息。11月11日,在秦淮区琵琶街举行了非遗“宁墨对话”暨藏式生活馆开馆仪式。
在南京市、拉萨市两地的有力指导下,在秦淮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在社会企业的关心支持下,天边墨竹藏式生活馆正式亮相。墨竹工卡县委书记劳明伟和秦淮区区委副书记王晓卫共同为天边之乡藏式生活馆揭牌。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南京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组长施勇君介绍了天边之乡藏式生活馆。
藏式生活馆陈列了来自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创产品共计300余件,包括摆件吉祥121件、手镯等首饰98件、藏式柜子23件、藏式卡垫7件、礼帽20件、唐卡28件、文创延伸产品17件,这些都是原汁原味的藏式民族特色产品,覆盖了藏族同胞生活的方方面面。藏式生活馆将会成为苏拉和宁墨两地文化交流的平台、非物质文化普及的桥梁、推动非遗“活化”的新路子,成为苏拉、宁墨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对话之窗、文化之窗、发展之窗。
非遗“宁墨对话”是创新拓展巩固宁墨交往交流交融、实现藏汉民族文化共繁荣、共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苏拉、宁墨两地藏汉民族团结深厚情谊的见证。活动邀请到了南京大学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旅法作家、南京市作协副主席申赋渔,秦淮灯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南京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钧,西藏非遗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西藏雪堆白技工学校校长宋明,拉萨市文化局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罗桑、自治区级非遗藏医传承人曲吉桑布、国家级非遗直贡藏香产业合伙人俞亚平、自治区级非遗塔巴陶瓷产业合伙人付小龙就非遗的传承、融合、发展开展对话。胡阿祥认为,要加强融合,还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情况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思想文化情况。顾业亮认为,非遗要注重跨界融合,藏式生活馆就是跨界融合的产物。文创产品要注重简单化、实用化、生活化。宋明认为,非遗要注重跨界融合,要有选择性的融合,在融合中还应有创新。俞亚平认为,要把非遗文化转化成商品,要体现文化、审美和经济价值,让非遗产品走进百姓日常生活……通过现场深入的交流对话,不断加深了两地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了两地非遗活化,促进了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对做好非遗传承、融合、发展更有信心和决心了。
仪式上,还发布了非遗合伙人计划,为合伙人颁发了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