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
75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与生命,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这一艰苦卓绝而又气壮山河的历史长卷中,南京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
这里有过最为屈辱的苦难,抗战中,南京是遭受日本军国主义蹂躏最惨痛的地区之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的暴行成为中华民族记忆里永难忘却的伤痛;
这里更有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新四军挺进敌后,浴血奋战创建苏南、淮南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直接威胁汪伪政权的统治中心,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丽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75年过去了,今天的南京处处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作为红色文化积淀深厚的“英雄之城”、中国唯一的国际“和平之城”,南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多种方式保护和延续红色历史记忆,弘扬抗战精神,传递和平信念,将其融入城市血脉,用这样的方式致敬英烈,启迪未来。
英勇斗争,新四军抗日烽烟燃遍金陵
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内,有一面巨大的手印墙,印下了历经寻访收集来的2000多名抗战老兵手印,其中就有300多名生活在南京的新四军老战士,他们中不少人曾在南京及周边地区与日伪英勇战斗过。
翻开历史相簿,当年的一幕幕,仿佛映在眼前。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在接下来的6个星期里,日军屠杀30万中国同胞,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此后日本侵略者相继在南京扶持成立伪自治委员会、汪精卫傀儡政权等,南京成为日伪统治的中心。
浴血奋战、救亡图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古老的金陵城燃遍抗日的烽火。
新四军江南部队东进敌后的第一站,就是到南京的郊县高淳,打的第一个胜仗就是南京外围的韦岗战斗。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就活动在南京郊县。新四军在南京周边地区开展频繁的游击战争,取得了一次次胜利;在江宁、高淳、溧水、江浦、六合等地区相继建立起一块块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对日伪盘踞的南京城的战略包围态势。南京人民把抗日救国的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长期在南京近郊区坚持敌后抗战的新四军部队正在展开战略反攻,随即兵临南京城下。多份珍贵史料记录的发现,证明当时新四军兵锋直指日伪势力在华统治中心南京,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在的南京龙潭港码头一派繁忙。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当时,新四军第二师师长罗炳辉组建了南京支队,从位于六合长江渡口划子口渡江,占领南京城东部门户栖霞山、龙潭。南京支队政委沙文汉在划子口渡江进占南岸的龙潭时写下诗句:“百舟一令齐飞渡,十里长江驰怒龙。”“忽听炮声起未久,前军已拔入龙潭”。支队政治部主任方志明也在1945年8月15日写下豪迈的诗句:“指看南京中华门”“飞兵渡江栖霞山”。
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会员、青年抗战史研究者胡卓然告诉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从日本前些年新解密的二战档案文献里,发现日军侵华部队在日本投降后不久的报告,其中的记述与新四军二师部队的史料记录实现了互证,明确写到新四军五百人已进入了南京龙潭北方,而南京以东的镇江至高资间地区则有约七千名新四军。
近日,胡卓然查询到的史料还显示,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在1945年9月1日的报告里称新四军此前已进驻中华门前的雨花台。可见,9月3日抗战胜利日前夕,新四军是唯一一支向南京城区发动攻势的中国军队。这是南京抗战胜利前夕“战略反攻”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武装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又一历史明证。
铭记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抗战精神
红色李巷。南报融媒体记者 孙中元 崔晓 摄
位于溧水区东南部白马镇石头寨李巷,青山环绕,风景秀丽。这里曾经是中共江南区党委扩大会议旧址,陈毅、陶勇、江渭清、钟国楚等新四军领导曾在此生活过、战斗过。当年,苏南区行政公署和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部等苏南党政军首脑机关曾转移到溧水,以李巷为中心活动,李巷成为重要的军政指挥中心,被史学界称作“苏南小延安”。
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大半个世纪以来,李巷并不为外人所知。2016年,溧水区联合设计机构,投入数亿元对李巷进行整体改造。2017年国庆节,红色李巷对外开放,声名渐起,全国各地来红色李巷参加党性教育和学习的人流不断,周末还有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训练营活动。
抗战遗存遗迹,是抗战精神的实物载体,近年来,南京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指示要求,保护展示红色李巷、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新四军第一派出所旧址等一批抗战遗存,同时组织红色遗迹寻访、红色故事阅读分享等活动,讲述好遗存背后的历史故事,发挥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 挺身而出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筑起牢不可破的血肉长城。在长眠着新四军英烈的江宁云台山抗日烈士陵园、六合桂子山烈士陵园等地,人们来这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从可歌可泣的英烈壮举、震撼人心的抗日事迹中感受到不畏艰难险阻的奋斗力量。
在南京,众多民间力量也在积极参与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成立于2006年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一直遵循“以物正史,以言印史”的办馆理念。2018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在一场拍卖会上拍下一组记录着南京受降仪式的老照片。“对于这组照片我志在必得,花多少钱都要拍下!”回忆起这场拍卖会,该馆馆长吴先斌说,这组老照片共有55 张,都是由何应钦的专机驾驶员阎迺斌拍摄收藏的,记录了南京受降仪式庄严肃穆的现场。
在广泛征集文物之外,该馆还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抗战老兵口述史调查。目前共计采访老兵1500多人,涉及全国23个省、4个直辖市、2个自治区,采访总行程为22万公里。录制老兵口述视频30多万分钟,按口述历史学术规范要求整理出暂约1500万文字。“我们与时间赛跑,在他们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抗战经历用视频与文字的方式留存在博物馆,让历史记忆代代相传、永不磨灭,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吴先斌说。
以史为镜,向世界传播和平理念
市民游客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今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国际和平集会和主题教育等活动,人们撞响和平大钟,钟声悠扬,寄托着人们对逝者的无限哀思,对人类命运与共、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期盼。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作为全球第169座国际和平城市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国际和平城市,南京积极向全世界传递和平理念。
2018年9月19日,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在南京开幕,来自全球各地的政要、嘉宾和代表们围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主题交流研讨。活动的举办,提升了南京作为国际和平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年,南京还制定出台了 《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这是国内首部国家公祭地方法规,在促进国家公祭活动保障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方面填补了立法空白,在地方立法史上前所未有。
近几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国家公祭为统揽,常年开展“世界和平法会”、“烛光祭”、“南京国际安全区”公益徒步、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等几十场主题活动,悼念死难同胞,祈愿世界和平。
与此同时,在多方支持下,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向海外, 纪念馆还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战争与和平主题博物馆建立了和平与友好馆际关系,与10余个国家进行了和平交流。先后在美国旧金山、丹麦奥尔胡斯、日本大阪、法国冈城等30多座国外城市举办了展览、证人证言集会及和平交流活动。
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寇兹先生表示,南京成为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所有国际和平城市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传统,也会让人们明白中国在构建世界和平城市目标中作出的努力。
国际和平城市南京。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成教授说,南京走出了伤痛,铭记历史的同时积极追求和平,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讲述和平故事,吸引国际友人更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让历史得到更好的传承,进而带动全中国、全世界的和平文化建设,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积极倡导者和建设者。
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也参与其中,通过各种方式讲述历史,传递和平心声。22岁的马雯倩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秀英的曾孙女,是紫金草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名讲解志愿者。在她很小的时候,马雯倩就常听祖奶奶说那段往事。“我觉得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我有义务和责任将历史记忆传承下去。”马雯倩说。
一些志愿者还将和平的种子播往海外,向世界传播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
吕笑颜和搭档一起制作了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展板。受访者供图
去年2月,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圣路易斯市,一场名为“National History Day(国家历史日)”的比赛举行,这是一项全美高中生的历史竞赛,主题是“Victory and Tragedy(胜利和悲剧)”。正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附属中学交流的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一学生吕笑颜和她的美国搭档制作的参赛展板,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吕笑颜说:“作为青年学子尤其是南京的青年学子,更应该肩负起传承历史的责任与使命,接过向世界传播和平的‘接力棒’,成为和平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