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养昆虫吃垃圾 南京高淳区垃圾分类有“法宝”
2020-07-14 17:43:00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7月14日讯(通讯员 吉颖记者 徐洁)吃进去的是餐厨垃圾,产出来的却是肥料,在南京市高淳区漆桥街道,一种名为黑水虻的昆虫,成为垃圾分类的“法宝”。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高淳区漆桥镇黑水虻养殖转化有机废弃物示范点,在1000平米的工厂内,林立着4排自动化养殖架,每一层养殖架上数以万计的黑水虻幼虫正忙碌地吃着餐厨垃圾。

“你看,现在正在‘享受’餐厨垃圾的就是黑水虻小幼虫,这是一种腐生性水虻科昆虫。”漆桥街道黑水虻养殖转化有机废物示范点负责人刘金宝告诉记者,每天一早,漆桥街道所有的餐厨垃圾都会通过垃圾车运进厂区,经过二次筛选后,将分离出来的垃圾进行粉碎处理,等到颗粒度达到投喂标准以后再进行喂食,“主要看垃圾的状态,如果湿度过高我们就进行干燥处理,最后加入菌种进行发酵,通过泵管输送到养殖区,喂食黑水虻幼虫。”

据刘金宝介绍,目前基地每天可处理5吨餐厨垃圾。仅仅50克的黑水虻幼虫卵经过培育之后的幼虫就可以处理掉约1000斤的餐厨垃圾,5吨的餐厨垃圾就可以培育出1吨黑水虻幼虫。“黑水虻的幼虫可以处理餐厨垃圾,成品虫富含多种维生素、卵磷脂以及有益矿物质元素,可以用于螃蟹、龙虾等水产养殖,还可以添加到宠物饲料中。”刘金宝告诉记者,黑水虻从幼虫长成成品虫只需要15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粪便,经过发酵以后还可以给果树施肥。

记者了解到,高淳区是全国100个垃圾分类示范县,漆桥街道作为高淳区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一直探索着符合自身情况的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和工艺。自2019年5月开始,漆桥街道引进第三方公司,建立了南京首个黑水虻繁育基地,将黑水虻养殖跨界连结到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中,缓解了传统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普遍存在的处理成本高、产出效益低的问题,有效解决了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2-3亩地,进一步增加日处理量,根据目前运营模式形成‘漆桥经验’,未来会逐步向高淳其他街道推广。” 黑水虻繁育基地负责人简传坤说。

标签:
责编:徐洁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