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月31日市政府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宁芜铁路扩能改造(沧波门至古雄段)项目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南京人期盼多年的宁芜铁路外绕搬迁终成现实。记者了解到,这个好消息背后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更离不开人大代表的持续呼吁。从上世纪90年代路地双方启动宁芜铁路外绕的相关研究,到此次框架协议签订,力争年内开工,28年中,先后有六届共5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锲而不舍,接力提出意见建议。
通过宁芜铁路搬迁,“缝合”割裂的城市空间
宁芜铁路1935年建成运营,是长三角地区承担重要客货运输任务的重要铁路通道。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宁芜铁路已从边缘“走”进南京主城核心,并且中华门、安德门、江宁等区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横越这些区域的宁芜铁路,对这些板块造成了割裂,影响了整个区域的发展。
按照规划,宁芜铁路外绕后,将“缝合”割裂的城市空间,整体打通城市发展脉络,促进沿线两侧经济发展。另外,既有宁芜铁路廊道地下将规划建设地铁8号线,成为衔接各板块发展的新支撑,地面绿化及交通配套等市政设施建设,将成为城市空间布局新景观。
对生活在宁芜铁路周边的居民来说,火车的鸣笛声和过道口的等待,早已成为生活中无法摆脱的一部分。黄先生住在西善桥街道古遗井社区黄村,房屋离铁路只有20多米。“每天夜里火车一过,就感觉床都能跟着晃,就跟地震一样。”曾有人分时段专门检测过板桥一带的火车汽笛声,在柿子树道口,火车经过时的鸣笛声达到103分贝。“大家都在盼着,将宁静的夜晚还给我们大板桥的老百姓。”
50多名代表28年提交宁芜铁路的相关建议、议案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50余位各级人大代表相继提出了“缓解宁芜铁路拥堵、减少噪声扰民”的建议和议案。
目前可查证的资料显示,最早提出解决宁芜铁路拥堵问题的,是在1992年3月,由张宝生等10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的“建板桥镇铁路道口立交桥”议案。
后来,在2002年至2003年,时任江宁区麒麟镇镇长的市人大代表刘维新,又联合9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建议将宁芜铁路马群道口‘由平交改立交’”的议案。
“宁芜铁路‘穿城而过’,将南京多条主干道截断,严重影响交通运行和城市发展。那时候,代表们在讨论酝酿议案时,就有了‘宁芜铁路搬迁’的建议雏形。但从当时的现实可能性考虑,提出了道口建立交桥、平改立之类的建议、议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联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多年来,还有不少代表围绕“宁芜铁路搬迁外绕”的必要性及相关环境问题继续提出建议,其中,市人大代表宋玉强于2013年1月,提出了“对宁芜铁路沿线建材市场进行提档升级”的建议。
随着城市的发展,宁芜铁路从城市的边缘地带日益“走”进主城核心区,矛盾日趋凸显,群众反映强烈,各级人大代表应时而动,要求宁芜铁路搬迁外绕的呼声越来越高。
2016年1月,彭金斌等市人大代表再次提出“加快实施宁芜铁路外绕工程”的建议;
2017年1月,李世峰等市人大代表提出“加快宁芜铁路外绕工程建设,同步实施地铁8号线设计准备”的建议;
2018年1月,时任雨花台区区长的李世峰作为省人大代表,又在省人代会期间再次提出“加快宁芜铁路外绕工程建设”的建议;
2018年至2020年,南京市人大代表、雨花台区板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赵道韡连续3年向市人代会提交建议,呼吁宁芜铁路早日搬迁外绕。不但南京市人大代表反复呼吁,南京市全国人大代表也多次对宁芜铁路外绕提出建议……
回应代表关切,两级政府为工程“落地”早做准备
记者获悉,自2016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答复、处理省市人大代表有关宁芜铁路外绕的建议、议案共有7件。“代表们的建议,主要是围绕外绕方案建议和加快搬迁、确保建设时序这两个方面。”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地方铁路处工作人员介绍,不少代表的好建议已被反馈给设计单位,成为下一步深化研究的内容,有些建议还被吸纳进了上报国铁集团的设计方案。而在2016年以前,针对代表们有关缓解宁芜铁路沿线道口拥堵、噪声的建议,交通部门也陆续推进多个道口的“平改立”工程,让沿线交通的拥堵状况大为缓解。
近年来,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宁芜铁路线外迁问题,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赴上海铁路局进行磋商;宁芜铁路外绕工程主体所在的雨花台区委区政府积极与铁路部门进行沟通对接并取得成果。现在,前期规划研究设计已经开展,外绕线型基本确定。
据了解,为分步落实人大代表建议,自上世纪90年代起,路地双方便开始推进宁芜铁路外绕工作;2001年基本形成“利用铁路廊道,外绕至南京南站”共识;2016年以来,双方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南京市政府及相关区积极推动铁路外绕工程,启动了对既有铁路沿线铁路货场、城中村等区域的总体改造;雨花台区政府下大力气,对宁芜铁路安德门段的跨世纪、军港等货场进行了拆除,对北窑岗、臧家巷—华岩寺等城中村进行了更新改造,为宁芜铁路外绕工程的最终“落地”做好了准备。
通讯员 宁人宣
南报融媒体记者 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