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5日南京讯 (记者华诚)5月4日青年节,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王魏魏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她有些小激动,两个多月武汉的抗疫经历让她刻骨铭心,她的“小恙”让战友和领导牵肠挂肚,而那份呵护和无微不至的关心令她倍感温暖。
早在2月13日,王魏魏主动报名参加武汉抗疫。她说,当时的心情是紧张的,感觉肩膀上的使命也是沉甸甸的。第一次穿上防护服时,那种厚重难以想象,每一次呼吸都感觉在用尽全力,护目镜上浮起层层水汽,后面进仓将碘伏和洗手液抹在护目镜上,慢慢去适应这种模糊和憋闷。
到了武汉的第二周,王魏魏出现腹痛和腹泻症状,队医联系了队伍里战友,老年消化科田野副主任医师,他结合年前拍的腹部CT和B超结果进行了专业分析,初步判断是粪石堵塞导致阑尾炎复发,建议静脉抗生素治疗。当时武汉疫情严峻,王魏魏挺了下来,选择了口服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腹痛症状反反复复、时有发热。
3月19日,疫情已经得到了良好控制,武汉第一医院的病人实现“清零”,这座英雄之城开始苏醒,但王魏魏阑尾炎症并没有消退,回南京15天隔离期结束后,联系了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汤琪云主任。汤主任和蔼可亲,握着她的手让她放松。手术时间约25分钟,由汤琪云主任亲自主刀、田野、阚敬保副主任医师配合,在导丝引导下进行了阑尾取石和冲洗,手术非常顺利,两个多月的反复的腹痛折磨终于结束。作为急救医师、经历了这次病痛和手术,出院后王魏魏深刻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健康的可贵,医疗技术的进步。
汤琪云教授对王魏魏怜爱有加,此病例的成功治愈实现了阑尾炎治疗从有创到微创,再到真正意义上的无创治疗。
汤教授认为,人体内任何器官的存在均有其天然的合理性。阑尾并非多余器官,这已是越来越多专家的共识,阑尾内包含淋巴组织,对免疫系统有支持功能。阑尾内还生存着一些有益肠道的细菌,当肠道的微生物因疾病遭到重创时候,有益菌就是肠道微生物的生力军。
一切了置是传统的治疗思维模式,保留阑尾器官的突破口在于有效治疗阑尾发炎,作为江苏省老年消化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汤琪云教授在省内率先开展ERAT技术,就是在X线引导下,将结肠镜送至阑尾开口,向阑尾腔内注射造影剂使阑尾显影,确认阑尾腔内有无梗阻及梗阻的原因和位置,再经过活检孔道注水冲洗腔内积浓,以网篮或取石球囊清理阑尾粪石、从而彻底解除狭窄。这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ERAT(逆行阑尾造影)经自然腔道,体表无疤,有效治愈阑尾炎的同时保留了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