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致敬抗“疫”一线最可爱人!“梧桐论语”理论宣讲“基层行”走进南京鼓楼医院
2020-04-18 17:3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别时风雪,归来春风!不寻常的2020年终将被历史铭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医护人员以不畏艰险、舍我其谁的英雄主义精神勇敢逆行,投入到战“疫”一线。

4月17日下午,“梧桐论语”理论宣讲“基层行”走进南京市鼓楼医院,以“致敬战‘疫’一线最可爱的人”为主题,首次以“现场宣讲+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宣讲。活动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南京市委讲师团、鼓楼医院、《金陵瞭望》杂志社联合承办。近3万名网友在线收看了本场直播。

医生:拯救一个病人,就是在拯救一个家庭

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医生章文豪,在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就接到了收治病人的通知。他所在的南京市二队,仅仅2小时,就完成了全部47名患者的收治。他们制定的“糖果翻身法”应用于新冠肺炎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操作流程及“盲法鼻肠管床边置入流程”等,在湖北各抗疫救治医院推广应用。“面对各种危重病人的突发情况,我们从未觉得辛苦。因为作为一名医生,拯救一个病人,就是在拯救一个家庭。我们要做的不仅要让患者有放心,更要让患者家属安心。”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南京的“火神山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收治了目前南京确诊的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担负着“生命线上守门人”的角色,是南京抗疫的最前沿阵地。活动现场,主持人周学与汤山院区隔离病房日常医疗工作负责人熊清芳连线。截止到活动当天,她已经连续奋战了21天。“我是一名医生,我的老家就在湖北。能和很多医务人员一起并肩战斗,我觉得特别的光荣。”

在访谈环节,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主任医师、教授,南京鼓楼医院第三批援武汉抗疫医疗队队长吴超,现场讲述了团队在武汉抗疫的感人细节。在抵达武汉时,整个医疗队面对各种未知的因素,比如不了解疫情,不知道患者的发病时间、现在的生命状态等等。但是,当来自各专科、各专业的医务人员和当地医院交接好工作之后,立即进入“战士”状态。2003年,吴超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时隔17年,当他带队增援武汉时,感慨良多。“SARS的传播率没有那么广。当时应对SARS时,我们的经验非常少。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强,但是我们在防护、应对方面有了更多的经验。这也是疫情得以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谈到此次出征最想说的话,吴超眼中有泪地说道,“付出辛劳让病人康复,体现医生职业的神圣,获得病人赞誉,没有任何东西比这个更重要。”

疾控人:疫情现场的“侦探”,消灭病毒的“克星”

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的第一时间,南京市疾控中心、江北新区公共卫生中心和全市11个区级疾控中心,这支卫生健康系统中独特的部门,开始高速运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疾控人。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疾控人的作用和付出,或许还不为人所知。他们是疫情现场的“侦探”,是消灭病毒的“克星”,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押运员”。洪镭,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去年12月30日刚刚赴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访学。当疫情出现后,一句“职责所在”,他义无反顾,提前回国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疾控中心,还有一群冲在抗疫一线的90后。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社会责任、扛起生命的重量,让我们看到青春的担当。”

媒体人:感恩自己的勇敢,遇见最好的自己

杨洋,南京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是南京市级媒体赴武汉专访的唯一一位女记者。在武汉的37天,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江夏区中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等成了她每天的“打卡点”。在多家医院迎来出院患者时,为了采访拍摄,杨洋要与刚出院仍需隔离观察的病患近距离、面对面交流。“在隔离病房工作期间,医护人员的私人手机是不允许带入病区的。为了完成一篇采访报道,等到深夜12点也是常有的事。另外,还要在完成采访和不过多打扰医护人员之间寻找平衡点,确实是非常艰难的采访。”

在武汉那段时间,杨洋不敢主动和家人联系,怕自己被感染、要时刻提高注意力。谈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回首职业生涯的这次“武汉之行”,她说道,她会庆幸而感恩自己30多岁时的勇敢,遇见最好的自己。

现在,武汉已经解除离汉通道管控。从“至暗时刻”到“曙光初照”,我们英雄的江苏医务工作者和英雄的武汉人民一道,守护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无数英雄逆向前行。本次活动在建邺区滨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旭的诗歌朗诵《逆行的白衣战士》中,落下帷幕。(通讯员 昝寻寻 记者 韩震霞)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