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宫燕敏 通讯员 姜俊)社区是防控的阵地。南京市湖南路街道大方巷社区地处繁华闹市,由12个无物业小区和4个封闭小区组成。在防疫一线,作为大方巷社区的“大管家”,社区党委书记刘家宽带领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尽责坚守,将这个有着14000多人的老旧小区防控工作进行的有声有色,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基层社区党委书记的风采。
“要守好这0.4平方公里的责任田”
大方巷社区辖区内商业网点多,四通八达,人口密度大,由12个无物业小区和4个封闭小区组成,社区面积0.4平方公里。如何把这个“防控阵地”守严守牢?这是摆在刘家宽面前的一道难题。“一定要守好这0.4平方公里的责任田。组织把社区交给我,我就要履职尽责。”这是刘家宽面对疫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刘家宽(左)和社区工作人员夜间在卡口值守。
疫情无情,责任在肩。他从大年三十开始就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每天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对辖区的返乡人员信息做到个个了解,心中有数。白天,他亲自跑到小区各卡口查看设岗情况;值守到再晚,他都要拟出第二天的抗疫工作重点,发布在微信群中指导工作……“疫情防控中的任何一点漫不经心、麻痹大意,都有可能付出沉重代价。”刘家宽这样说。
社工王红霞对记者说:“自从除夕到现在,书记一直尽心尽责,他用辛劳和坚守,带领全体大方巷社区工作人员抵御疫情。我们一直记着书记说的话“疫情不退,我们不退’,他是大家公认的社区‘主心骨’。”
带领4个临时党支部冲锋在前
辖区内的12个无物业小区是管理的难点,道口是开放型的,而社区人手又严重不足。这么大的社区怎么防疫?刘家宽想到必须依靠各种力量,尤其是发挥好社工、党员志愿者和下沉干部作用,才能更好的开展群防群治。他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率先设立小区4个卡口点,并面向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积极分子发出动员到岗值守会议。
刘家宽将这三种力量统筹分配,还成立了大方巷西江苏路口、北傅佐口、大方巷东口、西桥口临时党支部,由区政府办等部门的人员任书记,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志愿者任委员,挂牌上岗,在检查操作规范、24小时值班时间等方面明文规定。优秀者表扬,不到位的即改,好的做法去推广。
“作为党员干部,我要冲锋在前,义不容辞。”刘家宽常说,“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守好小区大门就是守住我们的家园。”在他的带领下,4个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红马甲、红帽子、红袖章,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有刘书记在,我们就放心了”
在疫情情况较紧时候,为防止小区人员频繁流动和外来人员进出交叉感染,刘家宽要求在发放小区出入证的时候,根据各居户家庭人员实际状况,有条件的发放,做到发卡时严与紧。同时,他要求各值守点工作人员认卡不认人,凭证出入,没证一律不准入内。2月中下旬,值守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拦截了市区领导和检查组的暗访。刘家宽说:“我们这样做,是对一万多居民负责。”
面对区领导暗访,刘家宽(穿蓝衣者)认卡不认人,忠于值守。
在刘家宽书记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堆放了18本不同格式的走访居民登记表。他对居民的摸排走访,很细致,一一核实,尤其是外来人员,必上门过问。为更有效进行管理,他将整个社区划为东南西北四片,每片安排两名社区工作人员和两名网格员,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上门检查常住人口人员流动、户数增减情况,重点对外地返宁人员、企业、个体工商户信息进行密切监控,更频繁地进行检查和监督,做到心中有一本“细账”。为打消居民的顾虑,刘家宽对各片区的重点公共区域和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尤其是外地牌照的车辆进行多次消毒,无论春节有没有外出。
物业公司为社区送来了感谢锦旗,社区党委书记刘家宽(左二)和社区主任何志军(最右)接受锦旗。
一个多月以来,大方巷社区的防治工作得到多家媒体的报道,市区领导多次暗访也给予了赞许。对一直奋战在一线的“大管家”刘家宽,居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有刘书记在,我们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