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决战决胜,南京亮出“改革锋刃”
2020-03-09 09:2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图为基层工作人员雪夜坚守。 胡大建摄

在全面深化改革“交卷之年”,开局就是一场大考。

连续18天确诊病例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复工,服务业企业复工率93.8%,三个关键数据,展现南京的硬核作为与省会担当。

这场考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硬仗面前,南京全面统筹,沉着应对,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的同时,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运用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运行两个战场。从基层医疗到社会治理,从行政审批到服务发展,南京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亮出“改革锋刃”,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凝聚夺取双胜利的战斗力量。

直面病毒,

守住健康“第一关”

与时间竞速,与病魔较量。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基层医疗机构成为第一道关卡。

“您好,请您配合测一下体温。”“您近期去过武汉或外地吗?您是否有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在江宁区麒麟街道社卫服务中心,负责预检分诊的施红霞每天要重复这些话几百遍。疫情期间,南京134家基层社卫服务中心全天24小时坚守岗位,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推进分级诊疗,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南京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基层医疗能力,充实一线医护力量,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以优质服务吸引群众到基层首诊。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水平大幅提升,因此重获百姓“信任票”。目前,南京已有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省卫健委确定为社区医院,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疫情发生以来,基层医务工作者以超高强度奋战在防控一线。每日两次为居家隔离人员测量体温,在车站机场等交通卡口随时待命,在集中隔离点做好医疗服务,检查复工企业各项防控措施……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火线上的中流砥柱。南京通过机制改革,最大限度调动基层医护的积极性,结合薪酬待遇、业务培训、职级晋升设计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护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让他们既捧“金饭碗”,又有“好前程”。

让火线上的中流砥柱安心战“疫”,玄武区还适时出台一线医护人员保障措施,以保障和激励为抓手,聚焦补贴发放从“高”、表彰奖励从“多”、职称评定从“宽”、工伤认定从“快”、其他保障从“全”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全面保障。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南京提出完善市、区、街镇三级疾病防控系统,全面提升社区、乡村等基层防控能力,同时抓好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完善执业人员培养使用、待遇保障、考评激励等机制,让健康“第一关”守得更牢,把得更稳。

激活基层,

决胜防控“主战场”

2月22日,南京市深改委召开第四次会议,点赞秦淮区在疫情期间坚持党建引领,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形成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的基层治理“两赋两强”模式,要求各板块各街道结合实际创造性推进。

疫情阻击战打响后,秦淮区充分释放街道集成改革成效,整合一切力量为百姓筑起“防火墙”,截至目前仅出现1例确诊病例。这份“稳稳的幸福”,靠的不是“天时地利”,而是一张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天罗地网”。除夕夜,秦淮区近千名街道干部、民警、社工通宵完成武汉来宁人员排查,在各区中率先摸清基本底数。区领导每人挂包督导一个街道,一线指挥压实责任,4批近千名区机关党员干部组成“党员突击队”,全部下沉社区网格;全区2万多名党员、群众在防控一线守好家门口最后100米。1272个网格开展地毯式排查,438个有物管小区、459个无物管小区及零散片区,党旗招展,24小时有人值守。

基层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中央要求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把每个社区都变成坚强堡垒。去年以来,秦淮区加快推进街道体制改革,推动资源齐下沉,做到权责在基层明晰、资源对基层倾斜、力量向基层集中、问题在基层解决,着力破解“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沉疴,有效防输入、防扩散。

直面疫情,南京各板块相继推出防控新举措。江北新区通过实施综合改革,给人给钱给权撬动“街道力量”,街道将下沉的390名执法队员,统筹调度到81个基层社区(村)200余个防控卡口;浦口区依托大联勤网格化治理的特色改革试点,加快实现平台、网格、区街、力量四个“融合”,问题发现率、见巡率和管事率不断攀升;江宁区汤山街道整合原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机构由54个精简为10个,以一支全域治理队伍护稳大局;溧水区2万余名党员干部、6.2万名志愿者被“撒”进“红色责任田”,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第十工作指导组调研时对此给予肯定。

聚焦发展,

暖心纾解“复工难”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运行,需要智慧,考验能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南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一手抓防控,一手促发展。2月7日,出台“稳企十条”,拿出硬核举措支持复工复产,共渡疫情难关。2月16日,推出支持企业复工的“返岗九条”,鼓励包车返岗。2月18日,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3号公告,企业复工由审批制变为备案制。2月29日,南京市委提出“防疫+”战时工作机制,明确“戴着口罩抓发展”。

一系列暖心政策,与企业携手并进,共克时艰。破题用工难,南京经开区用包机形式从云南接回90名员工,江宁区为企业开通免费通勤班车;缓解采购难,秦淮区主要领导亲自“跑腿”,第一时间落实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生产所需的辅料;解决融资难,栖霞区园区、银行、企业三方协同,以担保融资形式,为芯片设计企业宇都通讯获得千万元委托贷款;提升服务力,建邺区率先推出企业服务实体化、专职化的小莫服务专员团队,精准解决企业各类复工难题。

“想不到疫情期间也能这么快审批,让我们赶上合同约定期限。”2月27日,雨花台区行政审批局收到欧飞网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去年底,企业被全资收购,交易资金近10亿元,双方约定在2月底之前完成股权变更。面对大量文书资料和复杂工作环节,雨花台区行政审批局开通绿色通道,加班加点,只用两个工作日,就把变更后的营业执照交到企业手上。

越是非常时期,越是要推动“放管服”改革。连日来,南京在优化营商环境新100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流程再造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网上办、预约办、帮代办、容缺办……南京让信用成为市场通行证,提升“管”的效能,推动更大力度的“放”和更加优质的“服”,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压缩审批时间,尽快复工达产。

惊蛰已过,春意渐浓。南京正以“防疫+”机制,在防控和发展两条战线上加速奔跑,矢志在大战大考中交好两张卷,夺取双胜利。

本报记者 盛文虎 李 凯

标签:复工;南京;防控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