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24日南京讯(记者华诚通讯员周月江 杨娟)12月24日,由省文化馆、区委宣传部、文旅局联合江心洲街道在建邺区文化馆共同举办了一场精彩创新分享创造江心洲“四新居民”培育工程成果分享会。现场300多名观众参与活动,省文明馆馆长、文化学者戴珩先生担任嘉宾主持。
一段《江心洲江新洲》“四新居民”培育工程宣传片正式拉开活动序幕,活动特别邀请了江苏省文明办创建管理处处长季明刚、江心洲街道宣传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周月江、新华日报记者鹿琳、江心洲洲岛家园社区书记陈梅和首批“四新居民”标兵代表朱光银等嘉宾围绕不同分享主题和内容从多个角度精彩分享了“四新居民”培育工程的实践经验和感人故事。
10年前,江心洲是一个以种植葡萄和蔬菜为主的农村,目前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化城市和国际化社区的崭新雏形。2009年,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项目正式在江心洲签约奠基。按照规划,江心洲将发展成为集生态环保、信息科技、文化旅游、现代都市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
江心洲街道宣传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周月江围绕为什么开展“四新居民”培育、如何开展以及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效等问题深入阐述,发表观点。他介绍,10年前,江心洲农民主要以种植葡萄和韭菜为主,2009年全岛开发建设,江心洲1.6万原住民面临着家园突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展建设带来阵痛,农民洗脚上楼后,农民变为新市民,农村逐步变为城市,全面提升居民群众的综合文明素养,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融入和参与全岛建设发展是江心洲街道面临的新课题。街道通过走访座谈调研,借智借力,聘请第三方专家开展顶层设计,实施了“四新居民”培育工程。同时借助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志愿和文化服务活动,惠及了洲岛广大群众。通过“四新居民”培育和潜移默化的引导,洲岛居民的思想觉悟、文明素养、生活方式、精神风貌等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作为首批“四新居民”标兵的朱光银老人介绍,“我是一名退休党员,平时爱好阅读和学习,更注重身体锻炼。在街道社区的感召下,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宣讲活动,通过多次为居民群众及青少年开展文明宣讲,有幸成为了首批“四新居民”标兵。作为一名党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将坚持终身学习,不忘党员初心,牢记党员使命,努力工作,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为建设江心洲美好明天贡献绵薄之力。
江心洲洲岛家园社区陈梅书记围绕如何动员和吸引居民参与“四新居民”培育工程以及个人的感受收获进行深入交流,她介绍,首先深入居民群众,通过多种形式让居民充分了解“四新居民”培育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意义,才能开展有效引导,积极挖掘和吸纳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参与社区服务。
通过选树典型,示范带动,提升居民群众的参与率;其次整合资源,开展高效服务,结合居民群众的需求和兴趣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让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和被服务的对象都有成就感和获得感。交流中她深刻感受到,放下锄头的拆迁农民已然融入到城市发展中,居民群众的文明程度和自治能力明显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更强了。
新华日报的鹿琳记者介绍,江心洲“四新居民”培育工程符合江心洲发展实际,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江心洲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通过“四新居民”的培育实现了从传统农民到城市居民的快速转变,让江心洲居民充分享受到城市化的发展红利,富了口袋更富脑袋。她认为开展“四新居民”培育工程以来,通过个人的现场采访,切实感受到江心洲居民在文明素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精神风貌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将通过所见所听所感,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聚焦“四新居民”中的典型和榜样,挖掘身边可感可学的故事,讲好“四新”故事,放大“四新”声音。
访谈中,江苏省文明办创建管理处季明刚处长围绕“城市化、本土化、文艺化”三方面高度评价了江心洲“四新居民”培育工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所作出的有益探索,他说,江心洲“四新居民”培育工程在创意策划、活动设计、组织实施和实际成效等方面都做的比较好,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在培育过程中更加突出主线思维以及新思想、新理论的灌输,不断加强文明宣讲,提升整体活动效果。
活动期间穿插了江心洲自编自演的本土节目,所有节目均由江心洲“四新居民”优秀文化志愿团队、“四新居民”标兵代表倾情演出。婀娜多姿、优雅恬静的时装走秀《望月》、唱腔淳朴的黄梅戏《喜从天上降》以及原创歌舞《相约江心洲》等节目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据悉,江心洲自开展“四新居民”培育工程以来,通过举办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各类文明志愿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成效。下一步,街道将在全面总结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洲岛居民的主体作用,努力把江心洲“四新居民”培育工程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文化建设的创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