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南京82名学子用声音传播和平 保存国家记忆
2019-12-13 16:49: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昨天下午5点,南京一中校史馆二楼的教室里,82名参加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和平宣言》朗诵的学生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排练。

  82名学子用声音传播和平,保存国家记忆

  诵读《宣言》 守望和平

  

  82名一中学生昨天下午在进行朗诵彩排。 本报记者 钱红艳摄

  南报网讯“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日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

  昨天下午5点,南京一中校史馆二楼的教室里,82名参加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和平宣言》朗诵的学生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排练。学生们的声音里有沉重的悲伤,又不乏坚定的信念。悲愤的历史控诉和庄严的和平祈愿,叩击着每个人的内心。

  站在朗诵队伍前排的高一(2)班女生林舒菡神情严肃,声音铿锵有力。虽然这首诗她已经反复朗诵了上千遍,但每一遍练习依然充满激情。

  林舒菡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外婆跟我说过,她的妈妈当时为了躲避日军的屠杀搜城,和家人一起逃到山洞里面,并用石头、泥土堵住洞口。但日军还是不放弃,在洞口拿着刺刀往里面刺,幸运的是,刺刀伸到我太太鼻子跟前的时候,日军把刺刀收了回去。”林舒菡说,“而我外公的爸爸,也就是我的外曾祖父,则在安全区里被日本士兵抓到了集中屠杀地杀害。”

  林舒菡和同学们一起,从9月开学就启动了训练,进入11月更是每天集训,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林舒菡说,以前自己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历史,直到得知自己的家人当年的悲惨遭遇后,才真正感同身受。“我把这样的情绪,带入到朗诵中,每完成一次朗诵都觉得是对逝者的哀悼、对和平的呼唤。”林舒菡说,能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亮出青年学生的声音,传递和平的理念,是她的荣幸。

  来自高三(5)班的陆尧是朗诵队伍中的“元老”,今年已经是第3年参加朗诵。从刚开始的陪诵,到如今的领诵,3年的历练,让陆尧成长了不少。

  “我家就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旁边,从小我就经常去纪念馆参观。3年前我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朗诵社团,希望自己能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发声。”陆尧说,虽然高三学业非常繁忙,但是她依然坚持每天训练。“我宁愿在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也不愿放弃这个机会。用声音传播和平,这是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

  高一学生何贤泽也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何贤泽说:“我希望通过参与《和平宣言》朗诵,铭记这段历史,同时激励自己,好好学习,推进祖国和平发展。”

  南京一中副校长芮玉贵说:“今年是一中学子第六年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朗诵。为了让学生们朗诵出情感,学校邀请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专家与学生们座谈交流,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历史相关纪录片,还邀请往年参加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朗诵的学生登台分享经验,最终希望学生们能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朗诵中,更希望普通中学生的声音,能成为国家记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本报记者钱红艳

标签:学子;传播;朗诵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