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拉贝日记》演出资料入藏江东门纪念馆
2019-12-06 10:07:00  来源:南报网  
1
听新闻

  

  昨天,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前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捐赠仪式,原创歌剧《拉贝日记》、舞剧《记忆深处》两项作品相关的创作手稿、演出服等27件套实物资料及部分电子档案正式入藏该馆。本报记者崔晓摄

  南报网讯(记者许琴)12月5日,在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前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捐赠仪式,原创歌剧《拉贝日记》、舞剧《记忆深处》两项作品相关的27件套实物资料及部分电子档案正式入藏该馆。

  原创歌剧《拉贝日记》讲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等多位国际友人建立国际安全区救助中国人的故事。该剧于2017年12月在南京首演,后来又在编剧导演、舞台美术、多媒体等多方面进行了提升,于今年4月在国家大剧院演出,7月在德国柏林、汉堡和奥地利维也纳进行了巡演。

  美国芝加哥歌剧院驻院导演周沫是歌剧《拉贝日记》巡演版的导演,她向纪念馆捐赠了歌剧《拉贝日记》巡演版的总谱手稿。周沫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南京姑娘。她的奶奶在1937年时只有7岁,虽侥幸躲过南京大屠杀浩劫,却举家逃难至南京郊县,东躲西藏,担惊受怕,奶奶一家经历也见证了这个城市的磨难与创伤。

  周沫说,根据国外最新行为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祖先所经历过的创伤回忆,会在后代的DNA上留下分子伤痕。“按照这个理论,南京大屠杀,即使时隔82年,依然是深深印刻在我DNA里的分子伤痕。”

  18岁去美国留学时,周沫惊讶地发现,西方社会人人熟知二战中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却鲜有人听说过在同时期中国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从事导演工作后,她一直想用一种跨越文化、地域、国界的方式,向世界讲述这一段历史。今年,她投入《拉贝日记》巡演创作,愈发感到这是一个关于南京灵魂的故事。

  今年《拉贝日记》到欧洲巡演,无论是在柏林国家歌剧院、汉堡易北河爱乐音乐厅,还是在维也纳罗纳河赫剧院,所到之处,场场爆满。周沫说,有当地观众在观剧后通过工作网站、电子邮件联系她,说他们在演出后立刻回家上网搜索、购买相关书籍,要了解这一段他们从未听说的历史。周沫认为,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不仅要有物质层面上的载体,更需要通过心灵上的教化和触动,才能把历史真相传播给更多人。

  周沫在海外从事导演工作10多年,《拉贝日记》是她第一部用中文导演的歌剧,也是她投入心血最多的作品。她说,此次捐赠手稿内容包括演员的走位、服装以及灯光、音效技术改动等。把导演手稿捐赠给纪念馆,是因为觉得没有比纪念馆更适合收藏它的地方了。

  仪式上,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著名作曲家唐建平先生介绍了歌剧《拉贝日记》作曲创作过程,并向纪念馆捐赠了歌剧《拉贝日记》的创作笔记。

  纪念馆负责人表示,反映南京大屠杀的优秀文艺作品承载着当代人们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向往。纪念馆在未来的藏品征集工作中,将持续关注反映南京大屠杀题材的优秀作品,并搜集相关的实物和资料。

标签:日记;南京大屠杀;拉贝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