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今年繁衍“温床”少了 南京“四害”密度低了
2019-08-23 08:42: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顾小萍  
1
听新闻

  “今年的苍蝇蚊子好像没往年多。”这是不少市民的直观感受。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得的跟踪监测数据也印证了市民的感受。据悉,在迎接卫生城市复审进行的清除卫生死角、全面取缔旱厕、整治市容环境等一系列卫生环境提升“组合拳”中,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四害”的孳生繁殖地大大减少,密度和活跃度明显降低。

  在市疾控中心3号办公楼和2号办公楼之间有一个密林区,其间有一处国家级病媒生物(蚊虫)密度监测点,地上放着白色泡沫盒。“如果这个泡沫盒里有水,蚊子就有了繁衍地,白天无论什么时间站在这里,白蚊伊蚊(即花蚊子)就汹涌地扑面而来,但最近这几天,泡沫盒里的水自然干掉后,花蚊子没法繁衍,活跃的密度就大大降低了。”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科张守刚副主任医师介绍,每年3月—11月,我市及各区疾控中心会通过诱蚊灯法、人诱法、双层叠帐等办法监测蚊子密度,“5、6月份是蚊子活跃的高峰期,今年同比去年峰值是降的。7月份天气变热后,蚊子密度明显下降,这几天天气渐渐转凉,蚊子又开始活跃起来,但较往年还是少一些。”

  张守刚告诉记者,蚊子的“前三代”都在水里,气温25℃左右且有水,是最适宜蚊子繁殖的环境。在迎卫生城市复审过程中,清除了很多卫生死角和积水,相当于搬空了蚊子繁衍后代的“温床”,密度降低是理所当然。

  除了蚊子,苍蝇也特别令人讨厌。近些年来,我市通过在各大小区悬挂诱蝇笼、投放密闭垃圾桶、对垃圾中转站集中消杀等办法降低苍蝇密度,同时要求餐饮企业、农贸市场加装门帘或风幕机防蝇。“至目前监测到的数据显示,今年的苍蝇较往年也是少的。”张守刚告诉记者。

  紫竹苑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记者昨天走进该小区看到,每幢楼的墙角都间隔设置着毒饵站,上面写着1189、1190等数字,“每个街道会选择专业的病媒生物防治公司,在每个小区设置毒饵站,1190就是这个街道内设置的第1190个毒饵站。”张守刚介绍,现在用的慢性药物具有抗凝血作用,老鼠食用一周内,会因内脏出血死在洞内。

  “近年来的监测显示,我市鼠密度一直在正常范围值内波动。2016年最新监测统计的鼠密度为0.366%,今年监测的数据一直低于0.25%。”张守刚告诉记者。

  蟑螂是多年来一直让南京人头疼的“四害”之一。我市通过粘蟑纸在餐饮企业、医院病房、超市、居民区和居民家中厨房进行常年监测,南京地区活跃着3种蟑螂,其中95%是德国小蠊。它的繁殖速度比一般蟑螂要快数倍,经半个月左右其幼卵即可孵化,群体数量也比一般蟑螂多几倍乃至几千倍。

  “要防蚊子先治水,要防苍蝇先治脏,灭完老鼠要堵洞,灭完蟑螂要抹缝。”张守刚介绍,蟑螂喜欢有吃的、潮湿的、有缝隙和温暖的地方。人们常常在办公楼和医院的开水间看到蟑螂出没,就是因为那里的条件太适合蟑螂生存了。采取保持室内外清洁,控制食物和水,补齐墙上的各种缝隙、孔洞等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四害”的环境容纳量,使其难以孳生。

  本报记者顾小萍 本报通讯员夏青

标签:蚊子;蟑螂;疾控中心
责编:陈奂旭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