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治理“停车难”,南京推行“三转变”
2019-08-20 08:29: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马金 蔡嘉妮  
1
听新闻

  截至去年底,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268万辆,其中,主城六区机动车保有量144.7万辆,停车泊位总量约103.2万个,静态停车泊位缺口约41.5万个。特别是老旧小区、重点商圈、医院学校等一些区域,停车供需矛盾仍很突出。

  对此,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着力推进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今年更是把破解“停车难”摆在十大类28件民生实事之首,按照推动主城区停车需求和供给基本平衡的总体思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下大力气抓治标,又全力以赴抓治本,着力解决好这个社会关注、市民关心的“城市病”。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推动“停车难”治理由供给视角向用户思维转变、由建设为主向综合治理转变、由小区治理向片区平衡转变;同时,进一步自加压力、深度挖潜,充分利用好各种停车资源,实现停车资源效益最大化,努力创造一个更加顺畅、高效的交通出行环境。

  规划先行,主城3年内将新增4.5万个停车泊位

  位于鼓楼区田家炳中学的地下公共停车场已进入竣工备案阶段,预计年底可对外开放。8月16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该停车场位于田家炳中学体育场地下,朝着许府巷的东、西两个停车出入口已建成。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共设有674个停车泊位。为了在节约建设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设置泊位,该项目除了374个传统平行式泊位外,还设置了300个下沉式机械泊位。

  “几年前,有关部门做过调查,田家炳中学200米半径辐射范围内,停车泊位缺口有近700个。”该项目代建单位、江苏泰景投资有限公司的陈学敏说,周边居民没有固定停车位,只能停在路两边,常常造成交通拥堵,“这个停车场一旦投用,可以大大缓解周边区域‘停车难’。”

  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规划先行、系统谋划,持续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2014年—2018年,主城六区共建成公共停车场105处、26633个泊位,全市累计挖掘闲置土地设置临时公共停车场共67处、14082个泊位,主次干道、支路街巷可以施划停车泊位的道路已“应划尽划”。今年制定的《南京市主城区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3年内主城将新增4.5万个停车泊位。据悉,今年将新建公共停车场34处、8432个泊位,改造现状停车设施7处、1219个泊位,施划部分道路泊位13处、525个泊位,有效增加停车设施供给。

  目前,我市正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研究制订,综合衔接交通、城建、城管、交管、人防等专项规划,促进各规划在解决城市停车问题上形成统一一致、系统有效的规划方案,从源头上确保今后我市机动车停放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综合治理,划定10个试点片区努力实现供需平衡

  玄武区兰园农贸市场南侧,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建起了三层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记者16日采访发现,该停车库正式投用3个多月来,农贸市场商户、部分周边居民的汽车都可以有序泊入,市场门口多年来的停车乱象消失了。“一共64个泊位,包月我们现在是500元的优惠价格,早晚高峰期最多时停约50辆车。”该车库负责人张有顺说,泊位现在还有少量富余,周边停车困难的居民可以前往停放。

  “这个立体车库是综合治理兰家庄片区‘停车难’的举措之一。”玄武区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相关调查,兰家庄片区停车泊位缺口为2000多个,根据目前的综合治理规划,计划新增5处停车设施,包括已经投用的兰园农贸市场立体车库、有42个泊位的九华山路生态停车场,预计年底可基本竣工、有420个泊位的玄武外国语学校地下公共停车场,以及另外两个正在推进选址的停车场。“除新建停车设施外,我们也在整合周边商业综合体的停车资源,希望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引导等,更好地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该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我市正加快推进主城10个试点片区的“停车难”综合治理工作,除兰家庄片区外,还有玄武区环东大片区,秦淮区夫子庙片区、四方新村片区,建邺区大南湖片区、儿童医院河西分院片区,鼓楼区天目路片区、龙江片区,雨花台区安德门片区,栖霞区中心湖片区。

  “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协调建委、城管、房产等职能部门,加强对‘片区停车难’的研究、求解,凝聚形成工作推动的整体合力,真正探索出一条综合施策增加停车供给的有效途径。”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处负责人说,环兰家庄等10个有代表性的“停车难”区域,在深入分析交通流量、停车需求基础上,综合采取增加供给、错时停车、执法管控、智能管理等举措,积极推动各类社会停车场资源向公众开放,形成有效管理机制,因地制宜解决停车难题,努力实现区域停车供需平衡。

  今年下半年,我市将在停车设施普查和10个片区试点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停车场大数据信息库的精细统计分析,分析归纳出我市停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此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主城区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专项规划方案。

  公交优先,最大化减少私家车和机动车出行

  近年来,我市不断巩固和深化“公交都市”创建成果,优化公共交通组织管理,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持续增加高品质、快捷化、差异化、定制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供给,最大化减少私家车和机动车出行,努力从源头上解决“停车难”问题。

  目前,我市已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公共自行车以及轮渡为补充的综合公交体系。全市公共交通日均运送乘客约550万人,公共交通机动车分担率达58%。全市现有公交线路767条,做到全市域全覆盖、农村地区村村通公交;轨道运营线路已有12条,运营里程378公里,位居全国第四。全市公交专用道达105条、253.5公里,主城区逐步实现成环成网。不断优化完善城市慢行交通出行环境,已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263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0万余辆,“步行+自行车”出行比例达55.8%。

  据悉,力争到今年年底前,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将保持63%,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保持100%,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93%,公交专用道设置比率达16.5%,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达92%。同时,推进建设1号线北延、2号线西延等5条地铁线,加快开展4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等7条地铁线前期研究,深化2号线西延、6号线等7条地铁线站点与地面交通一体化换乘设施规划项目研究。新建23.7公里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公交线路不少于40条,推出特色公交服务线路6条,新建、续建、改造公交场站26座,改造升级公交站台(亭)1159个,新增500套“一键拍”移动抓拍设备。

  本报记者 马金 本报实习生 蔡嘉妮

标签:停车;规划;泊位
责编:陈奂旭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