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创新名城建设全方位推动 南京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2019-06-20 14:40: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创新名城建设全方位推动

  南京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对话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张颢瀚教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治国理政实践,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近年来,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我市提出“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目标愿景,在创新发展上,实施“121”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即将于26日揭幕的南京创新周,以“创新南京,机会无限”为主题,以“共创、共享、共赢”为理念,展成果、聚英才、汇资源、落项目,更是今年我市创新名城建设的重头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既是南京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的体现,也全方位推进了南京的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张颢瀚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做出这样的部署,有着怎样的考量?

  张颢瀚: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历史性任务和战略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需要通过创新与转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由数量规模型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这样一个转变,是由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决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变化,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记者:对南京来说,该怎样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

  张颢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未来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就在于能否通过创新这个核心动力或第一动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南京来说,推动创新的关键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近年来,南京不断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力度,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特别是作为全国唯一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南京重点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上积极探索,在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持续用力,既体现了发展的核心能力和第一动力,同时又能全方位推进南京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建设创新名城,既是我国历史性的战略任务,也是长三角和江苏省需要示范引领的战略任务,更是南京这样一个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综合功能中心城市需要在全国引领与示范的历史性任务。

  创新名城建设全方位推动南京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记者:我市的创新名城建设是怎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

  张颢瀚:在我看来,南京市委市政府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重点从8个方面推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一是聚焦主导产业,强化科技供给。南京统筹考虑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明确了“4+4+1”的主导产业体系,并聚焦主导产业创新需求,由政府和企业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部署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组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各环节有龙头企业、关键点有核心技术的产业链。

  二是整合载体资源,赋能高新园区。按照支持政策、园区品牌、管理模式、考核体系“四统一”原则,南京将83个园区载体整合为15个高新园区,同时,加大赋能力度,每个高新园区设立1个国有投资平台,将165项审批权限依法赋予高新园区。

  三是做新研发机构,打通转化通道。立足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丰富这一重要比较优势,南京启动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的“两落地一融合”工程,运用市场化办法,实行人才、学科、产业联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团队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打通技术向商品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突出企业主体,培育创新集群。南京将传统的招商引资体系、思路和办法,有机嫁接运用到创新项目和企业的引进培育上,种好“移栽大树”“育苗树林”“老树发新芽”这“三棵树”,培育既有参天大树也有小树小草、既有巨无霸也有蚂蚁雄兵的“科创森林”。

  五是坚持多措并举,广聚各类人才。对常规性人才,强化就业留人,2018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4万人,增长60%;对高层次人才,强化政策引人,给补贴、给住房、给平台、给环境;对“非共识性人才”,强化市场选人,建立社会化人才举荐制度,打破唯资历、唯学历等人才评价方式,不拘一格使用“非共识性人才”;对国际化人才,强化引进保护并重。

  六是建设科学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南京筹建综合性科学中心,围绕“一核三城一圈”具体架构,重点建设紫金山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化创新平台,在高端芯片、机器人、战略新材料、精准医学等领域,试点设立市级重大专项,实现重大突破和引领性示范应用。

  七是发展股权投资,破解融资难题。南京出台“股权十条”,建立涵盖开办补贴、增资奖励、投资奖励、风险补偿和购租房补贴的股权投资发展政策体系,各类政策享受门槛全国最低、优惠力度全国最大。

  八是提升政务服务,打造一流生态。南京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改革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实行财政资金“拨改投”,全面深化“不见面审批”,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城市,营造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全方位激发了发展潜力活力动力

  记者:我市通过创新名城建设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颢瀚: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为产业发展的高质量、园区发展的高质量、科研平台的高质量、企业主体的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高质量、基础研究的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高质量、政府服务的高质量、旅游服务的高质量。可以说,南京以创新名城建设为核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激发了南京的发展潜力、活力和动力。

  这个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可以用“稳健、向好、进位、优化、动能”5个词来概括。

  “稳健”主要表现为经济稳、就业稳、财税稳和物价稳。今年一季度,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2.17亿元,可比增长8.2%,连续5个季度增速位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43.91亿元,增长9.6%。城镇新增就业7.25万人,同比增长2.4%。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7.88万人,同比增长14.5%。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88.08亿元,可比增长12.2%,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9.3亿元,增速同样居全省首位。

  “向好”表现为市场预期改善,三大需求提振。一季度,南京PMI指数、金融存贷款、交通运输等先行指标逐月改善,经济向好的趋势逐步显现;投资、消费和外贸进出口三大需求回升,实体经济回暖,民营工业发展形势良好,平稳增长的基础逐步夯实。

  “进位”说的是指标争先进位明显,多项指标居省内首位。一季度,南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到账利用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居全省首位;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首位;实际到账外资、税比、工业用电量增速、工业投资增速、进出口增速、出口总额增速、实际到账外资增速、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8个指标实现进位。值得一提的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南京继续位于东部GDP万亿城市首位。

  “优化”体现在转型升级加快、补足发展动力上。一季度,南京产业结构提优,三次产业结构为1.9:35.6:62.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2.5%;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16.9%,同比增长21.4%;投入结构也在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民生领域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供需结构升级,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集成电路圆片、新能源汽车、工业仪表等技术型产品实现快速增长,代表未来消费发展趋势的网络零售快速增长,代表信贷消费方向的短期消费贷款快速增长。

  “动能”是指新兴动能聚集,发展活力释放。一季度,南京新增企业1.82万余家,平均每天诞生203家企业,其中民营企业1.6万余家。到位注册外资完成16.31亿美元,居全省首位,新注册外资企业195家,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家,新增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列全国各大城市第2位,新型电子、绿色智能汽车、高端智能设备、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产业正逐步成为工业经济重要支柱。另外,南京四大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为65.8%,同比增长9.2%。科创类公司新注册5612家,同比增长8.3%,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全市2651家企业办理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申请,新签约新型研发机构25家。

  可以说,创新名城建设,使得南京经济发展的活力得以激活,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创新活力空前增强,不仅支撑了当前的高质量发展,更为未来南京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名城建设提升南京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

  张颢瀚:还有,创新名城建设,也从根本上提升了南京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

  1939年,马克杰斐逊(M.Jefferson)提出了“城市首位律”(LawofthePrimateCity)概念,作为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概括。即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总要比这个国家的第2位的城市大得异乎寻常。对于首位度的内涵,国际上有不同学派和不同观点。我觉得衡量一个城市的首位度除经济规模外,关键是综合功能与辐射带动能力。也就是说,首位城市的实质和核心是辐射、带动能力。作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南京具有的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恰恰是衡量首位城市的关键。

  现在,南京通过创新名城建设,不仅使这些中心城市功能得到全方位提升,而且带来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升,成为全国第11个GDP过万亿城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创新名城建设的不断推进,南京的科技竞争力、人才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信息竞争力、交通竞争力和物流竞争力等代表城市首位度的重要功能,均得到了全方位提升。

  最近,美国著名杂志《金钱》(MoneyMagazine)推荐了2019年20个全球最佳旅行目的地,南京在10个国际目的地中名列第5,是唯一被推荐的中国大陆城市;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发布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显示,在全球51个国际文化大都市中,南京整体排名与瑞士苏黎世并列第38位,其中,南京的“公共文化参与”指标位居全球首位。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在南京叠加交汇,给南京发挥自己中心城市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供了契机,让南京的发展充满无限可能。

  专家简介

  张颢瀚,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教授、南京大学博导。曾任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在3个国家级学术组织兼任专家委员、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都市圈、区域经济、城市经济、长江三角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重大项目课题、科技部“863”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规划重点课题、省规划重点课题等40余项。发表经济学、哲学、管理学论文51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合著等30多部。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