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雨花首创“园中园”建设运营模式 将在全南京推广
2019-06-13 08:55:00  来源:南报网  作者:于洁尘  
1
听新闻

  雨花首创“园中园”建设运营模式将在全市推广

  政府企业“1+N”,共建园区促“集约”

  今年春节前,雨花举办了2019年科技创新“第一会”——软件谷高新区创新创业峰会。南京新立讯董事长毛霖等16位企业家,分别获得了年度锐力之星、年度风云人物称号。

  12年扎根南京,这家科技企业在毛霖的带领下,业务已涵盖大数据云平台运营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开发、数字视觉创意设计以及数据运营等多个模块,全力争创新一代综合数据应用服务商。公司以南京为中心,以贵州、四川为核心业务示范区,立足西南,延伸西北,辐射全国。而它旗下的软件研究院、研发中心、三大实验室及硕士研究生工作站,则不断“开枝散叶”扩大规模。

  2017年即完成融资1.73亿元的新立讯,位于楚翘城内的办公空间逐渐“捉襟见肘”。自己拍地建园区?显然不现实。近期,这一困扰新立讯的难题终获解决。软件谷联手新立讯等16家企业,在软件谷南园片区打造的“南园总部经济园”项目即将挂牌。

  政府企业“1+N”、联手共建园区的“园中园”建设运营模式,近日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点赞,即将在全市推广。

  “扩容”需求旺盛,“一平米难求”成痛点

  近日,来自世界知名五大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作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千亿级软件产业基地“,软件谷办公楼市场租金不断上涨,净吸纳量具有明显优势,入驻率表现强劲。

  仲量联行数据显示,相比新街口等传统中央商务区,2017年和2018年,软件谷办公楼项目净吸纳量分别为22万平方米和8万平方米。从租金增幅来看,2016年至2018年,软件谷办公楼项目租金每天每平方米从2.5元增至2.8元,增幅为12%。同时,软件谷商办市场入驻率每季度入稳定在95%左右。仲量联行南京分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健表示:“软件谷已成为南京的新兴商务区,软件谷培育的新兴产业成长性极强,科技类企业扩租与升级需求旺盛。”

  “一平米难求”确实已成为软件谷,尤其是软件谷核心区的最大痛点。

  软件谷相关负责人介绍,软件谷目前已集聚2400多家软件企业、24.5万软件人才,产业建筑面积830万平米,去年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2500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超1550亿元)。随着谷内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企业用地需求持续增加,与之相随的是园区产业用地日趋饱和。与此同时,软件类企业还有着与制造业、服务业不同的行业属性——谷内的一些中小企业高速迈入成长期后,急需建设自有的研发中心和办公地点,但鉴于软件企业的轻资产特性,他们大多缺少足够的建设资金和工程建设力量。

  “从几百人到目前的8000多软件人才,我公司2006年时即开建了占地70亩的一期园区,逐步建成了一个国际化的软件外包产业聚集区。当时软件谷还有不少可供用地,如今这里已是寸土寸金,一房难求。”江苏润和软件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企业拿地最少也要拿三四十亩,对于大多数成长中的科技企业来说,虽然缺少空间,但也要不了这么大的面积。

  政企联手“共建”,趟出“园中园”新模式

  “一家企业拿不下地,我们组织多家一起来。”软件谷管委会多方调研后,毅然做出决定。为切实解决园区企业用地矛盾、实现软件产业集聚发展,2013年,由软件谷发展公司牵头,与谷内上市公司诚迈科技和中新赛克、嘉环科技、易司拓软件、安讯科技、国瑞信安、伟思医疗、赛思腾8家高成长性的软件公司合作,创新采取“联合拿地、统一规划、联合建设、分割出让、统一配套、集中托管”模式,共同投资运作云密城项目。

  云密城位于软件谷北园,以“信息安全、云计算”为产业发展主题,辅以科技、金融、商务、生活服务等综合业态,是软件谷打造特色“园中园”创新实践的标志性项目。2014年开工建设的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38亩,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已建成12幢12层至18层的研发办公楼宇,其中4栋为软件谷自持楼宇,2017年底投入使用。截至目前,云密城已入驻含上述企业在内的40家企业,员工超6000人,税收过亿。

  “园区建成后,由于是联合共建,节约了近70亩建设用地和大量城市配套建设费用。”诚迈科技一位负责人表示,云密城地块如按照传统模式运作,仅能容纳四五家企业,每家企业拿地后,还得按照规定对地边界进行不少于5米的退让,“园中园”模式则只需8家企业退让建筑之间的空间,土地利用率大大提升。建成入驻后的云密城,由软件谷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出钱不多也能拥有自己的办公楼,服务和配套设施则由软件谷提供,如今园内餐厅、超市、健身房、会议中心齐全,还开通了直达机场的专线大巴,换做公司自己操办,哪会有这么多福利?”该负责人感慨道。

  “集约用地”显效,结出“产业集聚”硕果

  持续深化改革、大胆创新实践,雨花的“园中园”模式,开创了国内软件园区项目开发建设的崭新范式。这一创新,把困扰成长型企业和园区建设发展的难题一一化解,尝到了甜头的软件谷,继续在谷内复制“园中园”模式。

  本着“引大树”和“育小苗”相结合的思路,软件谷南园片区也启动联手“共建”。南园片区的总部经济园占地215亩,如按照传统模式划块、拍卖、交付,仅能容纳五六家企业,或由一家企业拍地,企业拿地耗时长、资金成本高的痛点难以解决。软件谷为此联手22家骨干企业拿地“共建”,一期33万平米面积的地块近期即将挂牌,包括新立讯在内的16家企业已率先签约。未来,这里将集聚两万名科技人才。

  “园中园”解决了企业资金不足、配套服务能力不足、工程建设力量不足的难题,提升了园区的土地利用效率、项目建设效率,更催生了软件谷专业园区的发展和产业的集聚。

  “联手共建的模式,为软件谷打造‘一园一主题’的产业集聚效应提供了条件。”软件谷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优势明显的‘园中园’已在谷内彰显出旺盛的活力。”目前,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楚翘城、以互联网+为主题的科创城、以信息安全为主题的云密城、以科技孵化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城、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南京大数据产业基地,软件谷的“四城一基地”,正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合力谋发展。

  2017年,雨花入围全国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是全省唯一一个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特色的示范基地。同年9月,国家工信部信软司、江苏省经信委和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中国(南京)软件谷创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全国第二个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去年,雨花又在全国120家基地中脱颖而出,跻身15家受国务院表彰名单。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评估组第三方评估意见中明确指出,“对于产业集中度高、分工明确但用地紧张的区域示范基地,该项政策非常值得推广。”

  南京市改革办近日向省市相关部门、我市各区推广宣传了雨花“园中园”创新模式。据悉,下一步,这一集约用地新路可望在全市推广。 南报网记者 于洁尘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