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文艺创作的“点点星光”
2019-05-10 08:31: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冯兴 毛佳音  
1
听新闻

  作为2019年南京文化艺术节的全新单元,南京青年戏剧节在36天时间里举行了18场演出和45场线上线下的活动,传播量超过3000万人次。南京青年戏剧节不仅为年轻人搭建了一个近距离了解戏剧、感受戏剧的平台,也为南京的青年戏剧力量提供了创作、展示和交流舞台。一群坚守着艺术梦想的年轻人,他们的作品或许还没有很多机会登上大舞台,被公众熟知,但通过他们身上的故事,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为追逐梦想的坚守。他们是南京文艺创作中的“点点星光”,或许也是未来繁荣南京文艺创作的“燎原星火”……

  南京师范大学南国剧社孔德罡:

  “我们为热爱坚守,生生不息”

  南京师范大学南国剧社为本次青年戏剧节全新打造的《超越星辰》用一个浪漫的科幻爱情故事打动了年轻观众的心灵。

  孔德罡,南国剧社的负责人,造型颇有“文艺范”的年轻人,现正在攻读南京大学文艺学专业的博士学位。从在南师大上本科起,孔德罡就参加了南国剧社,在他的带领下,南国剧社从2012年起在高校戏剧社中崛起,2013年获得江苏省高校话剧展演月竞赛组一等奖,并受邀参加南京艺术学院的青年剧场演出活动。2014年,南国剧社凭借《洛丽塔》参加了江苏省演艺集团的“秋之演出季”,并走出南京,参加了天津大剧院的小剧场邀请周的展演。2018年,南国剧社的《花神咖啡馆》成为南京戏剧节青年单元的开幕剧目,登上保利大剧院,在今年的南京青年戏剧节上,《花神咖啡馆》在南京农业大学的演出反响颇赞,包法利夫人与安娜卡列宁娜的相遇故事,让观众们觉得颇有新意。

  事实上,南国剧社的很多作品,都是立足经典的当代解读再创作。“我们今年要做的一部戏叫《红楼薄命司》,就是把红楼梦里的13个主要人物,就是12钗加贾宝玉13个人,放到2018年来。”孔德罡告诉记者,对于“脑洞比较大”这样的评价,孔德罡并不认同,他说,“我们做的其实是发掘名著的现代性,同时我们在叙述故事的时候,还会打乱时空,打乱文本,运用非平铺直叙的多种表达方式,这是我们的风格,我们一直坚持这么做。”这样特殊的戏剧表达方式,吸引了不少忠实“粉丝”。近几年来,南国剧社一直坚持每年20—30场演出,作为剧社负责人,孔德罡一人身兼编剧、导演、监制等数职。“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南京最具生命力的原创先锋舞台剧创作团体。”孔德罡对记者说。而生命力的背后,是孔德罡多年来对于话剧的坚守与热爱,“我们每年都会推出1—2部原创作品,然后参加各种演出,通过票房来维持剧社的发展。”

  虽然高产又在本地小有名气,但用“维持”这个词来形容南国剧社目前的状态并不过分。毕竟剧社里面的演员都是学生,大家都凭着热爱参与戏剧并不会考虑演出报酬,为了增加舞台效果,南国剧社有针对性招过不少不同专业的学生,服装系的同学帮忙做服装和道具,化学系的同学帮忙设计舞台特效,音乐系的同学帮忙编写背景音乐,而真正演出收到的票房只够剧组最基础的开销。“我们一直在为了热爱而坚守,生生不息。”孔德罡说。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不散不肆剧社冯圆:

  “我今年毕业,但我不会离开剧社”

  在南京青年戏剧节上,一部人工智能题材的舞台剧颇有意思:X公司的人工智能程序Erica的研发突然被叫停,研发者董泽开始去挖掘背后的原因,引发了一连串故事。剧情的发展环环相扣,惊心动魄。这是一部充满了科幻和悬疑元素的舞台剧。

  冯圆是这部剧的编剧和导演,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不散不肆剧社负责人。“我看到一则新闻,说亚马逊的人工智能产品Alexa在没有任何指令的情况下发出奇怪的笑声,还会列出附近的墓地。这件事让我浮想联翩,决定做一个‘人工智能程序活起来’的舞台剧。”冯圆告诉记者,对于此次参加南京青年戏剧节的剧目《HEY,ERICA》,她很有信心,因为现在《西部世界》《升级》《机械姬》等有人工智能元素的影视剧很受年轻人的喜爱。将这样的题材带上舞台剧,对于剧社来说也是一次创新和挑战。

  不散不肆剧社成立于2016年9月,虽然创办时间不长,已经创作了《陌生人》《怀蝶》《HEY,ERICA》等多部原创剧目,除了在校内演出,还曾经在南京林业大学的水杉剧场、“剧盒梦想”戏剧空间、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内的恩剧场等舞台演出。

  还有几个月,冯圆就要毕业了,但是她非常不舍得离开剧社。南京青年戏剧节的举办让她看到了高校剧社发展的曙光,“青年戏剧节告诉我们,未来会有更多的机会,这也让我们充满了创作的动力。我已经决定读研了,这个剧社我还没待够,还不想散。”

  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张静:

  “除了《蒋公的面子》,我们还有不少好戏”

  往日的乡村变成一个豪华别墅小区,城里人带着世外桃源的梦,纷纷来到这里。然而别墅里的园丁、保安、保姆们却是这片土地过去的主人。在房子主人不在时,他们便成为别墅的“实际使用者”。青年戏剧节展演剧目、黑色喜剧《世外》用幽默的对话与充满象征意义的反讽,展现了时代洪流下既被成就也被碾压的人生图景。这部剧来自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

  与其他几个高校剧社相比,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算是近年来运营较为成熟的高校戏剧团体。除了舞台剧创作,定期演出,他们还有自己的文艺评论期刊。

  剧团成立于2007年9月,是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和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指导下的一个剧场艺术团体,主要成员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戏剧影视专业艺术硕士生。剧团成立以来,先后上演过《油漆未干》、《海鸥》、《晚安,妈妈》、《心之罪》和《桃之夭夭》、《实验戏剧:二〇一一年九月》、《我是月亮》、《蒋公的面子》、《世外》、《杂音》、《特洛马克》、《国际饭庄》等原创剧目。

  该剧团出品的最有名的剧目莫过于《蒋公的面子》,这部剧自2012年首演至今已经由校园剧演变成全国乃至世界华人关注的一部戏剧,演出了近400场。“其实,我们剧团并不是只有这一部戏,我们有很多好戏。”今年读研究生二年级的张静对记者说,“但不得不承认,吕效平老师(南大教授、该剧导演)用《蒋公的面子》的票房养活了剧团,才能支持其他原创剧目的不断推出。”

  张静说,“能够参与青年戏剧节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展示、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对于促进剧团的艺术创作、文艺评论等方面带来很多积极意义。”

  南京德毅戏剧工作室薛婷:

  “对!朋友圈最火的爱情故事上了南京青年戏剧节”

  这是一个曾经在朋友圈火爆的爱情故事,曾经有20亿次分享阅读,故事的作者是在多个文学、艺术APP里人气很高的宋小君,他所著的畅销书《玩命爱一个姑娘》被改编成了舞台剧,登上南京青年戏剧节的舞台。在南工大江浦校区的大礼堂,剧目从名字到内容都很吸睛。

  这部剧的出品方南京德毅戏剧工作室是一个年轻的民营戏剧制作团体,虽然早已经走出象牙塔,但是对于戏剧的热爱却一点儿没变。在这部剧演出之前,剧本诵读、开放排练场等一系列互动活动,引来不少年轻人的目光,为正式演出的火爆做了不少铺垫。工作室负责人薛婷认为,南京青年戏剧节这个平台给了本土戏剧工作室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但戏剧市场真正发展起来,还需要更多愿意为舞台剧消费的戏剧人口和更多的原创作品,前者需要培养后者需要扶持,虽然青年戏剧节的舞台小、观众(年龄)小,但是每一部剧都是“五脏俱全”的,我们坚守这种艺术形式,但也期待更多政策支持。

  采访手记

  文艺繁荣还要突破“壁垒”

  为期一个多月的首届南京青年戏剧节落幕了。在由江北新区宣传部与南京蓝色天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这个戏剧节上,除了品质不错的剧目,还有很多亮点,比如45场围绕戏剧主题开展的大师、名角、演员、观众互动活动,话剧沉浸式表演,“我们都爱孟京辉”系列活动等;比如青年戏剧节期间推出的“原创剧本征集计划”“原创戏剧孵化计划”“戏剧人才培养计划”等。这些活动的目标是培养戏剧爱好者的同时,实现剧目孵化和人才培养,挖掘并扶持青年戏剧的创作力量,推动优秀原创剧目走出去,促进精品IP的转化。

  在采访中,听到这些“计划”的南京戏剧创作表演小团体们无不流露出激动和期待的表情。在对本地青年戏剧团体采访的过程中,除了被他们的梦想激动,被他们的作品打动,也被他们的坚持感动。事实上,只有少数的南京本地剧团(社),可以凭市场回报维持下去。但,也仅仅是维持,更多人只是因为热爱,在不计时间、不计成本坚守着。

  在采访过程中,他们闪光的眼神里也曾暗淡过片刻,毕竟,走下舞台,还要面对生存问题。近年来,南京的文艺市场日益繁荣,针对对文化人才引进、文艺创作、艺术发展领域的扶持政策不断。过去这些很难被发展的“点点星光”也有了机会登上南京文化艺术节这样的大平台。但“热闹”过后,平台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他们又如何能在竞争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在文艺繁荣的过程中,需要创新创作,也需要有相应的机制配套,这需要时间酝酿和准备,也需要抓紧时间,留住这些人才和他们的创作热情。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