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让养老“痛点”变“支点”
2019-05-09 09:30: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在古都南京,博爱之城,如今生活着146.8万老人,占全市人口的21%,可谓“家家有老人,养老连万家”。

  面对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事实,我市始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把养老作为民生发展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补齐养老服务短板。

  把养老院“搬”进家、让家属“喘口气”、将志愿服务时间存“银行”……这些年,我市精准精细解决养老之困,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做法,让养老“痛点”变“支点”,取得良好效果。

  化解城区养老“床位荒”,把养老院“搬”进家

  【养老故事】昨天下午,在秦淮区夫子庙街道饮虹园社区,记者见到了85岁的凌奶奶,她是我市首批家庭养老床位签约者。

  凌奶奶老伴去世早,子女又不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大,到医院看病需要有人陪同,在家需要有人做饭……种种问题接踵而至。

  正在这时,秦淮区试行“家庭养老床位”计划,老人在家可以享受到与入住养老院同等的专业服务。凌奶奶报了名,成了首批受益者。

  为凌奶奶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是悦华门东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依托悦华安养院的专业力量,为凌奶奶做了一个“长者个案护理”私人定制。中心还为她特别安装了一键呼叫系统,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按下电话机上面的“紧急求助”按钮,悦华安养院值班人员确保24小时随时接听。

  “悦华安养院对我们老人的服务很不错。几年下来,不用去养老院,我也能享受到养老院的专业服务,这个还是比较满意的!”凌奶奶说。

  【典型做法】2017年,南京市在全市试点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按照普通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由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政府则建立家庭养老床位综合运营补贴及评估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办家庭养老床位,同时对服务进行统一、实时监管。

  “家庭养老床位”这一做法的核心,是让居家老人享受到与入住养老机构老人同等服务,包括“助餐、保洁、代购”等生活照料,以及健康档案、定期巡诊、医疗康复等医务护理,同时还提供紧急呼叫、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

  截至去年底,全市开设家庭养老床位3150张。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吴亦明教授说,“家庭养老床位”兼具居家养老“人本关怀”和养老机构“专业服务”等优点,既有效解决了城区养老床位供给瓶颈问题,也满足了老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

  推出“喘息服务”,让疲惫家属“喘口气”

  【养老故事】家住玄武区锁金村街道紫鑫城社区的杨大爷,4年前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经常白天睡觉,晚上翻箱倒柜,玩尿盆、玩垃圾。他的妻子汤小霞是一位癌症患者,和病魔斗争了25年,如今还要没日没夜地照顾丈夫,这让她身心俱疲。

  “我也想到把老伴送到养老机构,但家里没有那个经济条件,再说也舍不得。”已近70岁的汤小霞说,她生病的时候都是老伴照顾的,现在老伴病了,自己照顾是应该的。

  最近,汤小霞申请了“喘息服务”,将老伴送到专业的养老机构免费托管15天。汤小霞告诉记者,如今政府出钱,推广“喘息服务”,对像她这样的家庭是个福音,“喘息服务”可以让病人受到更专业的照护,也能够给病人家属“放个假”,使其暂时抽身、减缓压力、处理自己的事,真好。

  【典型做法】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失能半失能老人、有精神健康问题的老人增加,老人和家属希望社会能提供相关服务,“喘息服务”应运而生。

  “喘息服务”在国内还是个新名词,但在欧美一些国家则是常见的社会服务。2017年下半年,由社会组织心贴心老年人服务中心牵头在我市试水“喘息服务”,由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资金支持,挑选一些家庭免费提供“喘息服务”,受到老人和家属欢迎。

  目前,南京推行的“喘息服务”主要有两种模式:定期委派专业人员到患病的老人家里帮忙照料,或是把老人接到具备照料能力的养老院或居家养老中心。

  去年,我市还专门出台《养老喘息服务和老年人购买紧急呼叫服务补贴办法(试行)》,由政府补贴为失能老人提供免费照护,让家属喘口气。接着,又主动降低年龄和评估分值,这样受惠面更广,也更容易操作,预计会有上万名老人从中受益。

  根据民政部门统计,从去年8月“喘息服务”在我市部分街镇、社区试点以来,已有约千名老人享受了服务。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友华教授表示,“喘息服务”最终目的,是让长期照料失能老人的家属或残疾人家属能喘口气,歇一歇再启程。希望南京全面推行“喘息服务”,让更多老人和家属享受政府提供的这项惠民服务。

  突出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存“银行”

  【养老故事】今年70岁的市民周永林,随身携带着一张特殊的“银行卡”,卡里储存的是时间。目前,周永林的时间银行卡里已经存了15小时,总时间币为900余币。

  周永林现在是时间银行鼓楼区江东支行综合服务队队长,在他的带领下,江东支行的志愿者开展了各项特色志愿活动,包括义务理发、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文体活动等。

  “做志愿者做上了瘾,让我觉得每天都很充实。”周永林告诉记者,“我还年轻,时间多,而且啊,我始终相信那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自从做了时间银行的志愿者,我的脾气变温和了,身体也变好了。”

  【典型做法】养老志愿者将自己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存储起来,在年迈需要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时,再用这些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以实现互助养老,这一模式被称为“时间银行”。

  早在2008年,我市部分养老组织就开始探索发展时间银行,后来得到进一步发展。南京有关时间银行的探索曾得到民政部肯定。央视《经济半小时》也曾以《只存时间不存钱的“养老银行”》为题,专题报道南京时间银行。

  目前我市已有447个养老组织开展时间银行养老服务,范围覆盖全市67个街道,已招募2.6万名养老服务志愿者,直接服务26.6万名老人。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卫说,时间银行除了缓解专业人才稀缺、政府资金有限这些难题外,还能够通过时间币抵扣等形式,引导老人尝试制定科学的养老规划,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念。

  本报记者马道军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