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记者团合影。
浙江在线南京4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汪江军)乌衣巷、朱雀桥,虎踞龙盘南京城。这座浙江邻居江苏的省会,在2013年杭宁高铁开通后,时空被前所未有的拉近。从杭州坐上高铁,1个多小时就能抵达。可是对于她的历史,你又了解多少?
今天,“重走解放路 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长三角主流新媒体大型采访活动在南京启动,浙江在线、中国江苏网、东方网、中安在线记者团走访总统府、南京长江大桥、江北新区三地,回溯南京70年解放史,感受她的厚重、荣光与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
红旗插上总统府
70年前的今天,中国正处在一场关键战役中,国民党政府驻地南京即将迎来解放。
从1946年内战爆发,南京城防固若金汤,正所谓“虎踞龙盘今胜昔”。但在“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波澜壮阔的气势面前,在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般的打击下,“天翻地覆慨而慷”。
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给党心军心民心以极大振奋。胜局已定,换了人间。
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红旗插上总统府成为一个标志,他彻底宣告了一个政权的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开始。
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研究员刘刚详细介绍了“红旗插上总统府”这一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
“南京解放是在1949年4月23日,但这张照片拍摄是在几天后。”刘刚说,当时随行的新华社记者邹健东不在队伍里,他是奉命于4月27日赶过来的。占领总统府,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邹健东认为应该拍下一些资料。他向有关领导建议: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我们也应该留下像“攻占冬宫”那样的历史性画面。虽然人迟到,但有些镜头可以补拍。
经领导同意,邹健东赶到南京,在官兵们的配合下,邹健东举起相机,于这一天上午10时许重新补拍“占领总统府”的“历史镜头”!在这组解放总统府的珍贵的历史照片中,就有那几张解放军官兵们在总统府门楼上欢呼的照片,同时还有列队冲入总统府、推开大门、降下国民党青天白日旗,升起一面红旗、吹号、冲入长廊等等一系列的照片。
如今,总统府伫立于南京市中心,与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新街口仅几步之遥,对面是南京图书馆,与静谧的书香为伴。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诉说南京解放史的开端。
南京长江大桥。汪江军 摄
工匠精神永流传
南京长江大桥铸丰碑
在不少70、80后的童年记忆里,家里的镜画、年画,总少不了南京长江大桥的身影,黄色的桥墩,上面飘扬的红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与缩影。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新中国建设的辉煌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烙印。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座精神的丰碑。
如今的南京长江大桥,双向四车道,车流如水,繁忙不已。尽管已经过去了50多年,但依旧发挥着重要功能,连接南京的长江两岸,方便市民的来往。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郭建透露了一组数据,“大桥设计初期为日通行7000辆车,但现在已经高峰达到了10万辆,电瓶车日常有二到三万辆。”
大桥为何如此坚挺,南京长江大桥车间主任朱国靖用了“工匠精神”概括。
在修建大桥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经济、技术、环境、人员,但是我们都一一的克服了,南京大桥被称之为争气桥是因为我们从修建大桥开始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独立建造研发的,包括我们的零部件,我们还研发了属于自己的一种钢梁,被称之为争气钢。
朱国靖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者们,在建设中精益求精,忘我奉献,这样的工匠精神,在今天也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
江北新区国际健康城。汪江军摄
活力创新绘蓝图
江北新区展现无限未来
如果说总统府与南京长江大桥是过去时和进行时,那么江北新区就是南京的未来时,这片曾经滞后的土地,2015年迎来了新生。
南京城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多在长江南岸的老城展开,而江北岸的浦口,是一片遗忘的土地。
2015年6月27日,南京江北新区由国务院批复成立,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是全国第13个、江苏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承担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
至此,南京的发展重心终于从千年秦淮河移至浩荡长江北。四年不到时间,江北新区已初具规模。记者团行进在江北新区,迎面的是一座座崭新的高层建筑,标牌都是高科技的现代企业。而在核心区,是一条长长的绿带,被称为南京绿肺的老山。
在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记者团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创新活力,这里规划以新金融中心为主体,将建设成为包含顶级金融总部、超五星豪华酒店、公寓、甲级写字楼办公、大型集中式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新金融中心,并打造完善的市民服务、文化休闲、体育运动等公共服务配套。
今后,无论是在金融产业还是生命健康、芯片产业,用AI处理数据是大势所趋,艺术与科技具有前瞻性的融合,预示着江北新区未来将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推动产业发展,用金融+科技创造新区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