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永阳街道财贸新村小区位于老城区双塘路以东,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溧水最早一批楼房,曾风光一时。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小区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日渐破旧。2017年永阳街道启动财贸新村小区整治项目,发放千余份问卷调查,征求居民意见,听民声顺民意,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如今小区焕然一新,变身现代化时尚小区。
“一到夏天水塘就发臭”
财贸新村地处闹市,共有37栋3—5层的住宅建筑、居民917户。记者近日在小区看到,分布在财贸巷两旁,小区内树木葱郁,环境清幽,在小区中心还有一座水面约3亩的方塘,生态良好。
说起小区以前的状况,家住方塘南侧的曹永华老人感慨万千,“我在这里住了30多年,前几年小区内破旧不堪,道路坑坑洼洼,到处是居民搭的违章简易房,门前水塘一到夏天就发臭,根本不敢出门。”
社区工作人员许杨羊介绍,小区此前没有安装燃气管道,且房屋多年失修欠养,楼顶瓦面、墙面破损严重;下水管、化粪池、路面等基础设施亟待维修;小区私搭违建较多,190户有自建房。这些,与新建小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怎么整治居民说了算
财贸新村是溧水区整治的第一个老旧小区,“怎么整治,如何推进?都没有借鉴的案例,”财贸新村社区书记陈孝义说,经街道和社区讨论,决定听从民声民愿,让居民参与到整治中来。
为此,社区挨家挨户实地调查填写问卷,前后发放了千余份调查问卷,回收931份。经统计,96%的居民同意支持并配合小区整治,90%的居民同意拆除违建,92%居民同意统一安装管道燃气。
根据居民需求,设计单位拿出了3个整治方案,供居民选择。整治方案在小区内公示,并展示整治所用琉璃瓦等材料。现场征集意见的10天里,共有超九成居民选择现在的灰白建筑。为了让整治工作更贴民心,社区前后召开了居民代表座谈会和汇报会12场。
2017年6月,整治工程正式施工。施工现场负责人曹辉介绍,整治内容聚焦功能性改善,包括:拆旧拆破、房屋翻新、杆线下地序化、雨污分流、新增停车位、路面黑色化,安装智能单元防盗门、监控等智能安防工程、绿化亮化等16个方面,共72个子目,其中多个整治项目为居民建议,比如增设集中晾晒场等。
老旧小区变现代化智能社区
1月16日上午,暖阳照耀。82岁的曹永华老人和老姐妹们坐在家门口水塘边的休闲桌椅前,晒着太阳一边看报纸一边聊天,谈笑风生。
走在小区内,随处可见溢满幸福的笑脸。家住28栋1楼的华瑞珍老人年过八旬,喜欢书法和园艺,她家原有约80平方米的院子,为了在自家院子里再放一张乒乓球桌,她家曾将院子外墙外移,增加一间活动室。在这次小区整治中,她主动配合社区工作,第一时间同意拆除。她说,现在虽然小家的空间小了,但“大家”的空间大了,小区变得舒适宜居,值得。
记者采访看到,所有1楼院子的外墙统一刷新,统一大小,装上镂空窗花,盖上黑色琉璃瓦,古朴大方。楼栋间的道路整洁平坦,每个单元装有人脸识别智能门禁,非机动车停车棚装上了智能充电桩,居民可办卡或扫码充电。小区南边的曾有一片违建平房,整治后变成1200多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和停车场。此外,小区还在楼梯间墙面和小区公共区域增设文化展,倡导文明新风。64岁的梅珍说,小区整治后,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现代化智能小区。
本报记者胡英华
本报通讯员李立 单道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