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苑好人董保元捐赠社区395枚篆刻印章
2018-12-24 09:3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2月24日南京讯     一部十几厘米厚的中国篆刻大字典、几把打磨得十分光滑的刻刀、一堆青田石,南京建邺南苑街道吉庆社区耄耋老人董保元与篆刻共度了近三十年,他将二十多年来呕心沥血创作的395枚篆刻印章捐献给社区,为创建“党建引领 文化文明 宜居幸福”的品牌社区贡献了一份耄耋老人的力量。

  董保元,1929年3月出生,江苏省溧阳人,笔名汉卿,曾用名董宝元。1951年参加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 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退休前,董保元任雨花台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主任。在任期间,他勤恳负责,一心奉献,曾获得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荣誉奖章”和证书,1984年,他还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政法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其先进事迹被编入《雨花大地一人物篇》。

  一石一刀 篆刻门外汉的求学路

  退休后,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董保元开始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山水画、装裱,后又到南京印社书法篆刻业余学校学习篆刻,“以刀代笔,以石为纸”,一石一刀,日积月累,他慢慢从业余趋向专业,篆刻的技艺逐渐炉火纯青。不知不觉间,拐杖竟然也扔得“不见了踪影”。痴迷刀石艺术的他转益多师,曾得到秦士蔚、苏金海、徐利明等名师的教诲与指导。

  董保元年轻时曾患上视神经衰弱症,视力仅有0.1,篆刻的时候只要稍不留神,刻石头的小刀一滑出去,手上就是一道口子,而老人右手大拇指也因为长期刻字指甲外翻。

  “没搬家之前,老房子顶层有个小阁楼,就是我的工作室”,董保元已经不记得在那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屋子待了多少个日夜,只有这些年累计篆刻的近千枚印章见证了他的坚持与热情。“篆刻虽没有国画的鲜艳,但有它的厚朴,没有草书的奔放,但有它的隽秀。更何况,治印,养心。”

  遍历金陵 南京50景成佳作

  在所有作品中,一组“金陵50景”的印章尤为抢眼,为了更好地亲身感受并选出最合适的字体,当时已经快80岁高龄的董保元游遍了南京所有的景点。翻阅大量资料,每一个字都要比较若干个写法、布局后方才作决定。经过几个月没日没夜的精雕细琢,“秦淮月影”、“南唐二陵”、“烟雨莫愁”、“中山伟陵”、“虎踞龙盘”……50枚精致的印章,跃然方寸之间。

  “秦淮月影”和“南唐二陵”最耗心力了。那一年,南京特别热,他就穿一件背心、短裤,在自家没有空调的小房子里大汗淋漓地篆刻。汗水淌进眼里,拿块毛巾擦了再干。

  锲而不舍 终成草根艺术家

  二十多年来,董保元以书法篆刻为乐,曾50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区书法篆刻大展,获金奖80多个。入展作品被编入《中国书法精品大典》、《中国当代艺术家传世名典》、《当代中华名人书画精典》等45部书法集,还编入了《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名人大典当代卷③》、《中华文艺家大辞典》等15部辞书。十多家媒体都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

  2007年,董保元荣幸入展了“南京百位名人档案展”。获得了“新世纪百名书圣画圣艺术家”、“当代中国德艺双馨书画家”、“中华慈善艺术家”等200多种荣誉称号。他还担任了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理事,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理事等,印刷出版了《董保元篆刻选》一书。

  董保元退而不休,老有所为,追求艺术无止境,终成大家;他老有所为,心系社区建设,关心下一代,经常热心为喜爱篆刻的孩子们讲课, 耐心传授篆刻技艺,培养孩子们的兴趣。2008年在南苑街道举办了“创文明城市为奥运加油八旬翁董保元书法篆刻展。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