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随着和平大钟每隔5秒撞响1声,3000只和平鸽飞过国家公祭仪式现场,这既是对亡灵的告慰,也是对和平的呼唤。昨天上午,国家公祭仪式结束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6名撞钟代表。
魏世康: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繁荣昌盛作贡献
江苏外汽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魏世康是江苏省劳模、南京工匠,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已有38年,他将自己比作“汽车医生”,是业内有名的汽修专家。
魏世康说,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时,中国非常落后,所以才会被外敌欺凌,30万同胞惨遭杀害,每每想起这个,心情就非常沉痛,我们必须强大起来。现如今,中国的强盛使得我们有机会享受和平时代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不忘历史、珍惜和平。同时,身处各个行业的我们都要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贡献。
孟庆喜:只有国力强大,才能真正独立
72岁的孟庆喜是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原党委书记,他带领马庄村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飞跃。
“非常荣幸作为农民代表参加撞钟。”孟庆喜说,此前他曾多次参观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年公祭日,他们村也会组织收看公祭仪式,集体默哀。这次来到现场非常震撼,心情也非常沉重。他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大,才能真正独立,外敌不敢入侵,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王志国:永久守护这份和平
今年32岁的王志国是撞钟人中的军人代表。他是今年7月不幸去世的“守岛英雄”王继才的儿子。
海岛的生活经历、父母坚定守护海防的蓝色梦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王志国。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他成为南京边防检查站的一名边防警官。
3下钟声,不仅告慰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更是传达对和平的美好愿望。”王志国说,现在是和平时期,对于军人来说,更要记住过去人民遭受的巨大苦难,保持警醒意识,默默奉献和坚守,关键时刻能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为中国人民永久守护这份和平。
林伯耀: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之前我没有想到能有机会参加这样庄严神圣的撞钟仪式,今天心情很激动,也很感动!”今年79岁的旅日华侨林伯耀,第五次来参加国家公祭仪式。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林伯耀作为6名代表之一,撞响了和平大钟。林伯耀长期致力于揭露侵华日军罪行,此次撞响的和平大钟就是他同其他旅日华侨一起捐资铸造和捐赠的。
林伯耀说:“在一声声钟声中,我仿佛真的能听到81年前遇难同胞的声音。中国人民不能忘记国家和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希望世界和平,世界和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周仁权:带领更多人就业创业,强大才能不被欺负
江苏和谐动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仁权代表企业家参加撞钟仪式。2004年,周仁权带着30多个转业战友自主创业。对待客户,他至诚至善、言出必行,公司在5年内成长为国家一级资质物管企业。
撞钟的那一刻,周仁权觉得心情很沉重,“那么多平民百姓就这样倒在屠刀下,这段历史不能忘记。”周仁权说,落后就会挨打,强大才能不被欺负。作为一名企业家,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带领更多人就业创业,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年以来,国家及省市对民营经济出台了不少利好政策,让他很受鼓舞,他相信民营企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汪春晖:努力学习增强本领
和平钟声响起的那一刻,作为一名00后,中华中学高三学生汪春晖眼含热泪。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从小就在历史课本上学习到关于这场浩劫的知识,小学时,老师还组织我们到纪念馆参观。”汪春晖说,虽然来过纪念馆很多次,但第一次作为撞钟人走进纪念馆,参与公祭仪式,体会格外深刻。汪春晖说,还有6个多月就要高考了,他会努力学习,锻炼好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毛庆 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