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这是刻印在华夏同胞心底的日子。当时,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
昨天上午10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第五次国家公祭仪式举行,短短二十分钟仪式上,灿烂的阳光一直洒落在现场的“和平大钟”上,象征着宁静美好的和平生活。伴随着“和平大钟”3声深沉的钟声,3000只和平鸽在阳光中展翅高飞,缅怀遇难同胞,致敬抗战英烈,传递和平期许。
幸存者:希望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昨天的公祭仪式上,有1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来到现场。葛道荣已经92岁,1937年南京城破前一日,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妹妹逃进了安全区。葛家的亲戚中有3人被侵华日军杀害,10岁的葛道荣当年为了保护弟弟妹妹,被侵华日军刺伤了腿,伤疤至今仍清晰。“仇恨可以放下,但历史不容忘却。”葛道荣说,只有国家强大,和平才有保障。自己的童年是苦难的,愿今后天下的儿童都能过上幸福、美满、和平的生活。
“我们一定要来的,下大雪我也要来,我要来悼念我父亲,我叔叔……”回望过去,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难掩悲痛。艾义英老人1928年7月出生,南京大屠杀期间,艾义英的父亲艾仁银、叔叔艾仁炳和艾仁平、堂哥艾义生被日军杀害。其间生产的母亲为了带着艾义英姐弟3人继续逃命,被迫丢弃了刚出生不久的女婴。“战争实在太残酷了,让我从小就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希望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希望世界和平!“艾义英说。
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尊严
公祭仪式现场,玄武高级中学的学生方阵引人注目,一个个年轻的脸庞上,是一双双凝重的眼神。
初一学生武琬婷昨天一大早起床,戴好了红领巾,跟随大部队来到公祭仪式现场。奏唱国歌、全体默哀、放飞和平鸽,随着公祭仪式一项项举行,武琬婷的心情格外沉重。“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有资格祈愿和平。”她告诉记者,前几次公祭仪式,因为上课,她都是晚上回家看电视回放。而这次,她和同学们一起站在现场,强烈的仪式感深深打动了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感触更持久。
“仪式很庄重,让我们记住并反思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锐意进取,绝不让历史重演。”高一学生李明辉告诉记者,参加公祭仪式前,学校组织观看了相关纪录片,自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刻。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未来的启迪,我们要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来维护自己国家的声誉和尊严。
国际友人:由衷敬佩中国人追求和平的决心
这次是日本友好人士松冈环第5次参加公祭仪式,也是她第100次来到南京。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很多她都很熟悉。仪式开始前,她特意来到幸存者所在的区域,挨个跟老人们热情拥抱,亲切问候。
“坦白说,来参加这样的仪式,我内心十分复杂。”松冈环说,她为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感到愧疚,更由衷敬佩中国人不记仇恨、热切追求和平生活的决心。
来自东日本旅客铁道的德野幸久说,为了了解这段历史,也为了表达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追悼,东日本铁路工会代表团一行13人来到仪式现场。东日本铁路工会从2000年开始组织各地铁路工人代表来南京参加悼念仪式。每次回到日本,都会把在南京看到的听到的,传达给更多日本人,让他们了解这段历史。
美籍华人鲁照宁今年是第五次参加国家公祭仪式。他坦言,“每一年都是带着沉痛的心情来参加,为死难者默哀,为世界和平祈祷。”
南京是鲁照宁的家乡。1980年,16岁的鲁照宁随着父母移民美国。自2004年起,鲁照宁开始了南京大屠杀史料搜集工作,并多次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史料,包括从美国等地征集来的书籍、杂志、报纸、图片、地图、邮票等二战实物和史料。
本报记者毛庆 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