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燕子矶街道创新社区服务亮点多
2018-12-07 17:1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2月7日讯(记者 管云林 通讯员 赵丽菊)今天上午10时许,刚刚做好足腿理疗的86岁吴春炘老人兴奋地告诉记者,每天上午他都要步行十分钟来到这个“民生服务站”做理疗,这里环节优美、志愿者服务特别好,这里也成了他温暖的大家。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南京燕子矶街道创建“党群服务中心”的诸多亮点。

  (图中为86岁吴春炘老人)

  党建引领,“三众一站”模式新

  “燕子矶街道正从南京老工业基地逐步转变为滨江、生态、宜居的综合服务型新城区。”燕子矶街道工委书记窦立华给记者介绍了燕子矶街道近几年发生的可喜巨变。近年来,燕子矶街道工委和办事处一直在基层社区轰轰烈烈地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并以此为抓手,积极探索“三众一站”为民服务新模式,即成立众善服务中心、众安服务中心、众养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工作站,以“众善”满足居民精神需求,“众安”满足居民安全需求,“众养”满足居民养老需求,“民生服务站”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民生诉求办理工作中的作用,解决工单总量大、诉求多元化、困难矛盾多的现实难题。窦立华告诉记者,街道将努力用好“党群服务中心”这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平台,发挥出桥梁作用,使之成为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

  “院落式”管理,一体化养老成效高

  化纤新村小区原来是南京化纤厂职工宿舍区,始建于60年代,人口3204人,其中75岁以上的老人221人,65岁以上老人有670人,60岁以上的近920人。小区已迈入老龄化阶段。老人大都是原化纤厂的老职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过贡献,其退休后,退休工资水平不高,不少人又陷入疾病缠身、生活不易、行动不便,连一日三餐都成为一种负担。社区老人吃饭是小区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个别老人吃馒头或烧饼、喝开水充饥的场景很是让人揪心。随后街道多次召开民生议事会集体研究决定,在社区改建一个老人食堂,解决老人们的生活之忧。新建设的中央厨房还向燕子矶街道的八个社区及物业保安送餐,每天300多份,每月9000份,全年为老人提供60000多次助餐服务。

  随着“院落式”管理工程的启动,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让老人们拍手称快。老人白天看书读报、打牌下棋、聊聊天,在食堂里解决吃饭,还可午睡小憩,平时照料中还有各种老年人喜欢的文体娱乐活动。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已经成为化纤小区老人最爱去的地方。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还定期邀请专科医生、名老中医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大力开展医疗签约服务,社区老年人电子信息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以上。

  把“生人社区”变为“熟人社区”

  燕华花园社区的燕华小区由于拆迁早,大部分居民的家庭条件差。城市绿洲是燕子矶地区第一批开发的商品房小区,基础设施破旧,社区治理存在短板。两类小区分别是“熟人社区”和“生人社区”的典型代表,居民自身条件和需求的截然不同带来对社区服务水平的考验。为此,社区以问题为导向,引进社会党建资源与力量,弥补短板,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和谐党群关系,共建共赢,逐步实现不同类型小区的自主治理和健康和谐发展。

  如何把推动商品房小区从“生人社区”向“熟人社区”转变?小区在城市绿洲设立党群工作室,在全小区27栋楼建成2个一级、13个二级、29个三级共建网格,每栋楼一名党员信息员,在册党员不够的,由共建单位派员补上,“共建建在网格上”形成了跨单位、跨部门、跨领域党建资源的整合。截止10月份,共建网格党员们成功助推小区业委会换届成功,协助社区化解各类矛盾15起。原来“老死不相往来”的业主们,现在通过共建网格逐渐的相互熟悉。

  小区处处是课堂,时时可以受教育

  南化社区始终坚持“有困难找社区”的为民服务口号,利用 “线上党支部”“幸福南化人”微信群和“南化兰”微信公众号,及时处理和发布居民反映的问题和为民服务工作。坚持群众有诉求社区领导带头办、各方齐心办、小事不过夜、大事两三天、事事有记录、件件有回音制度,社区“12345”群众诉求工作连续9个月满意率达100%,在全街道考核排名中名列前茅。

  南化社区还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依托社居学校,开设舞蹈班、时装班、锣鼓班、书法班、声乐班等课程,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各类型的文化活动,如春节迎新春晚会、庆祝三八妇女节、端午节包粽子送粽子、重阳节做重阳糕等活动均已连续举办多年,成为社区品牌活动,提升了社区的和谐氛围。社区坚持“支部搭台、党员唱戏”,在文艺骨干的引领下,每年共发动党员群众300余人参加夜间治安巡逻、清理卫生死角、帮助独居老人、清扫积雪等服务,获群众点赞。

标签:党群服务中心;燕子矶
责编:戚阜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