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脚两根脚趾被撞断,一名糊涂的电动自行车骑车人竟然没有任何感觉,直到过了十几分钟后才感到钻心的疼痛。然而,就在他报警后,又向交警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导致这起交通事故变得复杂。
在种种不利条件下,六合交警大队事故民警通过借用社会监控,仔细走访、大胆推断,终于拨开迷雾,查出了事情真相。
糊涂男子脚趾被撞断竟不觉得痛
事情发生在今年8月6日。当天上午10时许,六合交警大队雄州中队民警接到报警:在临时搭建的龙津桥上,一辆摩托车与一辆电动自行车相撞,摩托车跑了,有人受伤。
事故民警立刻赶到医院,并在急诊室里找到了满脸痛苦的报警人李某。他的鞋子破了个大洞,露出了血肉模糊的脚趾。
李某说,当天早上9点左右,他驾驶电动自行车沿龙津桥西侧临时便桥由北向南行驶时,与迎面驶来的一辆两轮摩托车发生碰撞,当时没觉得疼痛,再加上赶时间,也没多想便驾车离开。十几分钟后,李某突然觉得左脚疼痛难忍,低头一看,这才发现左边鞋面出现一个洞,袜子也被鲜血浸红。他赶紧到医院就诊,并报了警。
可是,李某压根不记得肇事骑车人的面貌,只记得是名男性,车后座上有个箱子。经诊断,李某左脚第三根脚趾毁损、趾骨骨折,需要截掉,第四根脚趾如果伤情恶化,也需要做截除手术。
粗心伤者错认肇事车,社会监控还原真相
根据李某反映的时间和地点,办案民警很快调取了案发现场周边的监控视频,并找到了一辆骑车人是男子、车后有箱子的电动自行车——一辆“宅急送”快递燃油助力车。
然而,快递车骑车人却矢口否认自己曾和李某相撞,他的车上也没有任何撞击痕迹,也没有新近维修过的痕迹。
这是怎么回事?因事发地段为便桥,桥面上没有警方监控,民警只能向周边银行、企业、小区物业等单位寻求社会面监控的帮助。在查阅了大量视频后,终于在一处录像中看清了事发过程:当时,李某正驾车由北向南行驶,与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蓝色两轮踏板车发生碰撞,不过因为双方车速不快,两车都没倒地,两名骑车人停顿了一下,又各自骑上车继续行驶。而此时,一辆“宅急送”快递车正好经过,很可能李某回头望时,正好看到了这辆快递车,误以为是它与自己相撞。
车上超宽摆电钻,肇事“元凶”浮出水面
根据视频,民警确定了肇事车为一辆燃油助力车,骑车人是一名身着红格子衬衣的中年男子。通过视频追踪,该男子在驾车驶入六合区东门的步行街后就没了踪影,也没从东门步行街其他路口出来。
肇事者应该就在东门步行街一带活动。办案民警立刻前往步行街走访,这一走访就用了3天时间,终于在第三天下午,在一家宾馆门口,发现了肇事的蓝色助力车,并找到了骑车人。
经查,肇事男子姓赵,55岁,是一名水电工,最近一直在东门步行街某宾馆维修水电。面对民警,赵某很快承认了自己驾驶燃油助力车在龙津桥便桥与李某发生事故的经过。
但是,警方在问询时发现,赵某刻意回避碰撞细节,且检查肇事燃油助力车时,也发现该车左侧并没有明显撞击痕迹。那么,李某的左脚是怎么受伤的?
民警再次查看监控,可由于清晰度和距离问题,根本无法看清碰撞细节。这时,民警无意中发现办公室墙边有个工具包,想起赵某是名水电工,会不会是工具包里的工具惹了祸?
想到这里,民警眼睛一亮,大声问:“撞车时你车踏板上的工具呢?”赵某愣住了,最终道出实情:原来案发时,他把一个打孔用的电钻放在助力车踏板上,电钻的头很尖,很可能就是这个电钻弄伤了李某的脚。
民警跟着赵某回到宾馆找到了这把电钻,民警发现,这把电钻很长,放到踏板上时,两端各超出踏板边缘15公分以上,很明显,赵某超宽载货酿成了这场悲剧,他也因此要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近日,六合交警大队认定:赵某存在超宽载货和肇事逃逸两项交通违法行为,要承担李某全部医药费,还要接受罚款1000元并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
本报通讯员刘文梅 本报记者王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