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13项举措先后落地 南京公安“放管服”改革频发力
2018-12-03 08:37: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启用“智慧警务Mall”运行“无人警局”、市民申领“金陵网证”实现手机核验身份、车驾管业务实现一条龙24小时自助办理、行政审批“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最多跑一次……

  近日,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随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的13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地,截至2018年11月,市公安局85个审批服务事项下的106个办事项,均针对不同办事要件和办件流程,制作了个性化预受理登记界面,实现与市公安局警务综合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并嵌入省政务“一张网”公开展示,初步实现市公安局全部办事项100%网上办理,68个审批服务事项(85个办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占比达到80.19%。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南京公安“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启用“无人警局”成刷屏新闻

  11月17日早上9点多,南京地铁3号线和S8号线交会站泰冯路站内热闹非凡。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正式启用全国单体面积最大、服务项目最多、设备最全、交通最便捷的“智慧警务Mall”。

  这一将“无人警局”模式和实体一站式审批服务中心组合而成的南京智慧警务“旗舰店”,不仅打造出了全新的“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审批服务模式,其中正式上线的“金陵网证”,更是吸引了各界目光,成为当天的“刷屏新闻”。

  “与居民身份证同等效力的‘网证’,不仅可以在全市旅馆酒店入住登记时扫描手机自动生成二维码,直接替代身份证功能,还可在南京全城范围内实现身份核查、车驾管证件核验、网吧上网登记、110开锁身份核验等功能,未来还将适用于社会保险、公积金、民政服务、工商税务、物流寄递等其他各种实名制应用场景。”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江北新区分局局长冯甦介绍。

  这一新技术还有望成为智慧警务和智慧政务的“新宠”。据了解,在公安部指导下,市公安局将全力推进网证“一地注册、各地互认”“一次认证、全网通办”。在不久的将来,市民只需出示“网证”,就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办理各级政府机关提供的各类业务和便民服务。

  技术进步全面带动了公安进步。早在2015年12月,市公安局就举行了“微警务”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国内较早实现“互联网+警务”深度融合,上线了“南京公安”微信公众服务号,实现了交通车驾管业务申办、出入境证件办理、户口迁移等网上办事功能,建立了一窗式、一站式、“不见面”网上服务体系。

  “南京公安”微警务运行3年多以来,关注用户已达442万,占全市手机网民的92%,上线了9大类公安业务的63项服务模块,为群众提供服务5400多万人次,日均线上服务达到8万余人次,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深化“放管服”13项举措打出“组合拳”

  2018年初,市公安局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厅部署,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工作并在之后出台了《实施意见》,着力打造体现新时代智能化特征、满足群众高品质服务需求、具有南京公安特色的“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新品牌,以期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其中确立的13项重点工作,涵盖了统一规范全市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推广应用公安部“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对接建设全省公安机关政务服务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库、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进开办企业公章刻制更便捷、探索开展集中审批权改革、聚力保障江北新区分局智慧警务综合审批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企业经营权保护、开展企业家权益保护等重点工作。

  市公安局成立了由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孙建友任组长,相关局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警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放管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市局还建立了‘放管服’工作运行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分局建设应用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定期通报,推动将有关重点任务完成落实情况纳入全市公安机关综合绩效考评。”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李明杰介绍,通过紧紧围绕系统建设、数据共享、审批监管机制改革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等重点任务,集中精干力量,加强研究攻关,着力攻坚克难,推动了南京公安政务服务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在江北新区公安分局新建成的2500平方米的江北新区智慧警务综合审批服务中心内,不仅专门开辟了综合窗口审批服务、“微警务”线下体验区、智慧公安产品展示等功能区,综合窗口服务还采取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并对治安特种行业许可、危化品运输许可等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前台综合受理、中心综合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这里实行早8点到晚8点、午间和节假日不休的全天候服务,让很多工作和办事时间相冲突的市民,享受到了更方便的办证服务体验。”市民李先生点赞道。

  “江北新区公安综合审批服务模式,是南京公安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窗口,将在全市推广,成为公安改革红利落地见效的重要体现。”李明杰说。

  “放管服”落地举措全面开花

  记者了解到,随着南京公安“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重点工作全面落地,公安政务服务各条线持续推出了一批最新成果,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放管服”改革给公安工作带来的新变化。

  从8月1日起,南京车管所启用的“无人警局”就已经开始向市民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六年免检标志申领、行驶证到期换证、驾驶人体检等车驾管业务都可以在车管所大厅摆放的10多台自助机器上操作办理。

  “这么简单?这就好了?”市民高先生在自助机前申领车辆六年免检标志,刷了一下身份证,根据屏幕提示简单操作几步,没一会儿自助机就“吐”出了标志。

  “以前市民为新车申领年检标志,需要处理完曝光后,带着行驶证、身份证和交强险保单到柜台办理手续,排队等候需要小半天时间,现在车管所与保险公司数据库已完全打通,大大提高了效率。”南京车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监督和监测公安警务政务服务的满意度,市公安局还于2015年7月专门组建了“民意110”(警务效能监察支队),集主动发现问题、受理投诉、整改反馈于一体,设定7个监测指标实施全过程监测,通过电话和短信方式对公安“放管服”改革进行回访调查。自南京公安“民意110”正式运行以来,整改群众不满意事项达24.4万件,整改率达99.8%。

  据悉,随着13项重点工作逐步“落地见效”,市公安局不仅将按照江苏省政府“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不见面”的要求,实现各级公安“旗舰店”审批服务事项百分百在线办理,还将实现公安审批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延伸,实现公安政务服务基层全覆盖。同时,推动审批服务的便利化,目前,市公安局已将人才落户、自助移车、养犬登记申请、居住证申办等7个事项嵌入“我的南京”APP,推动公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向市政务服务网站汇集,今年以来通过“我的南京”APP申请办理人才落户达13596件。

  “群众利益无小事!公安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不仅代表着政府形象,还涉及‘放管服’改革真正惠及百姓。”孙建友表示,南京公安将紧紧围绕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进“四项建设”,切实转变作风,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本报通讯员宁公宣

  本报记者徐宁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