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北新区新型研发机构签下4000万元大单
2018-11-09 09:46: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这两天,江北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先进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胡美荣博士格外繁忙。不同于以往只专注科研,她目前的工作重心是其技术成果蓝藻糖苷的生产线建设。明年上半年,市面上就会出现以蓝藻糖苷为原料的面膜等化妆品。蓝藻糖苷从试管走向量产,南京先进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院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

  这种迅速走出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在江北新区已签约的35家新型研发机构中并不少见。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等6家新区近期签约的新型研发机构,短短数月,就有23项创新产品上市,签约额累计达4000余万元。新型研发机构为何能如此迅速生根开花,开始技术转化?记者走访江北新区多家新型研发机构,探寻打通实验室到市场“最后一公里”的密钥。

  科研成果从试管走向量产

  故事:蓝藻糖苷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蓝绿藻和南非的密罗木中,具有激活基底休眠细胞的功效,因提取过程复杂,国外大多用于高档化妆品。“我们院的胡美荣博士研究出了新方法,成本更低,但效果与天然蓝藻糖苷一样。”南京先进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陶勇说,依靠“蓝藻糖苷”这一技术,研究院目前孵化出了南京美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目前我们已经准备与化妆品企业合作,先生产面膜和精华类产品。”陶勇说。

  思考:量产的最大问题就是成本控制,包括原料、人工、耗材和包装等多个环节,全部计算完后才能得出产品的总成本市场能不能接受。这些过程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十分陌生,新型研发机构的出现恰好补齐了短板,实现从科研技术到生产工艺的过渡,让产品走进市场,真正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创新产品瞄准市场迅速上市

  故事:鲜亮的黄色外表,两只夸张的大眼睛,圆圆的嘴巴,这一造型萌感十足的“外星人”装置,其实是由3个摄像头组成的,全名叫做“基于三维立体视觉和大数据的车型自动分类系统”。它利用机器视觉的概念,精准识别车型,安装在收费道口,防止车辆作弊逃费,是名副其实的“火眼金睛”。

  然而,最初它并不长这样。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南京协同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高朝晖告诉记者,最开始只是随意组装了两个摄像头,压根没考虑设计,“但由合作公司拿到市场试用后,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最终,这个“外星人”经过几次升级,不但外表更加可爱,“大脑”也更灵活。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宁杭高速收费站使用。

  思考:依据业务反馈,将市场需求与现有技术结合起来,把单纯的实验室产品做成成熟可用的产业化产品,不仅大幅缩短了上市周期,而且也能增加核心技术的附加值。依靠技术领先做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最强动力。

  搭平台促生物医药成果转化

  故事:标准化无菌实验室里,实验员正进行基因检测。“像酶和蛋白层面的结构解析,都需要基因测序的数据支撑。我们自己采购这些仪器不太现实,需要借助公共平台的设备和人才,加速科研过程。”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红丽说。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基因测序仪器,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术研究院与平台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由平台派固定人员协助其进行科研项目的相关检测。

  此外,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还下设新药检测子平台,吸引了众多药企落户。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目前新区已签约生命健康产业类新型研发机构11家,其中不少都是被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吸引而来。

  思考:生物医药属于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行业,从研发、临床审批、产业化生产到临床应用,产业链长,投入巨大,单靠研发机构或企业“单打独斗”难以为继,必须借助政府搭台,建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全方位的服务形成产业集群,依托区域内完善的生命健康产业链,促成研究成果转化。江北新区后续还将建立质谱平台、细胞公共科研服务平台等子平台,为新型研发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本报记者朱晓露 夏思宇

  本报通讯员朱海毅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