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一中举行亲子辩论会 学生和家长唇枪舌剑
2018-11-07 09:14: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孩子心智还不成熟,使用手机影响学习,肯定弊大于利!”“我们学习离不开手机,了解时事动态、保障上放学安全等都离不开手机,使用手机利大于弊!”……昨天,南京一中国际班就“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利弊分析”上演了一场辩论会。4名女生和4位爸爸分别组成两个战队,展开唇枪舌剑。

  一中国际部主任黄侃告诉记者,期中考试结束后,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校学习时间玩手机,希望学校能够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可是,家长们的建议遭到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对。

  辩论会上,正方4名女生组成“穆桂英队”对战由4位爸爸组成的反方“爸爸帮队”。“我们做了相关调查,98%的国际班学生认为使用手机对自己学习有帮助,96%的学生认为能控制好自己。”学生朱竟源说,“国际班的学习有其特殊性,我们需要利用手机做托福题、拍学习资料、查找单词等,如果没有手机,学习和作业效率会降低不少。”

  “我们在辩论会之前也做了调查,结果86%的老师认为在校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100%老师认为携带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反方辩手贾先生也抛出一堆数据,并强调,他们调查发现,我市几乎所有的学校都禁止学生使用手机,而且国外对学生使用手机也有明确规定,比如法国今年7月就通过了一项关于禁止3岁至15岁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

  “国际班的学生未来都会出国,自我管理能力很重要,使用手机实际上也是培养我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一味打压,对于我们没有好处。”正方辩手张馨予说。

  “手机在善于使用的人手里会是一个好帮手,但是给一个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使用,就是‘潘多拉盒子’。”家长凌先生反驳说,家长并不反对把手机交给孩子,但那是建立在孩子心智成熟的基础上。“国际班的孩子入学成绩比普通班的学生低几十分,这几十分实际上就是差在自律上,你们不足以让我们放心把手机交给你们。”

  一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正反方都给出了诸多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甚至有正方辩手坦言:“如果我们不想学,有100种不想学的理由。没有了手机,我们上课可能会睡觉、可能看杂书,手机只是一个‘替罪羊’!”

  现场点评专家、知名社会评论员戚若予说,要判断手机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要看手机定位是工具还是玩具,“玩具是可以取代的,但工具不能。手机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和看书、翻字典没什么两样,工具的成分更多一些。在网络化社会,新一代学生、教师、家长,应该给予手机明晰的定位。”

  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博士邱建新认为,学校用辩论会的方式,给家长和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家长和学生换位思考,最终在禁和放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这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创新方式。

  中华中学从去年开始全校推行“零手机”措施,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该校老师涂珊珊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学生和家长联系,校方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只有接打电话功能的“老人机”,“禁用手机后,学校一楼大厅设置了数字化阅读区,食堂里每天有电视、广播及时更新社会动态,可以说在校园各个角落,学生都可以采集到需要的信息。”

  黄侃说,辩论会后,学校打算跟同学们一起拟定一个手机使用管理办法,对使用时间、地点等进行明确,之后严格执行,“不会一刀切,但会切一刀”。

  本报记者钱红艳 本报实习生张婷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