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张彦会 记者谈洁)肝移植患者手术后都面临着排斥反应,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有没有办法能根据患者自身排斥反应的情况来服用适量的药物?在南京医科大学王学浩院士的指导下,南医大一附院吴金道研究团队与南医大分析测试中心王富强技术团队合作,发现了一种“智能”免疫响应释放药物的策略。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Materials)》上。
据介绍,一般肝移植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药物费用高达20万元,以后虽然逐年递减,但最低一年也要5万元左右。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不仅费用高,而且患者容易罹患移植术后新发肿瘤、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患者排斥反应较严重,就需要更多的免疫抑制剂;而有的患者耐受性较好,排斥反应较轻,服用过多的药物,不仅浪费,而且对机体有害。
团队设计了一种“智能”的超分子水凝胶。通俗来讲,这种水凝胶在体内起到“开关”的作用,患者体内干涸,释放药物的开关口就会大一些,以保证足够的“水量”;需求少的时候,开关口会自动缩小。
“该策略的优点在于,一是能够个性化精准给药,根据患者疾病程度,智能释放药物,从而避免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二是水凝胶成胶因子的组成基本上都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不会产生副作用,生物兼容性好。”南医大分析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富强说。
这种根据患者免疫状态“智能”释放免疫抑制药物的策略,为临床肝移植患者个体化精准使用免疫抑制剂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研究团队已申请专利两项,并在积极推进临床应用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