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与大桥有关的粮票、烟标、奖状、挂历、照片吗?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正开展“大桥记忆展”。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这座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1968年时通车,建成了地理上一个堪称伟大的“通途”,9月18日,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举行的“大桥记忆——南京长江大桥主题艺术作品及史料巡展”,用三层楼与大桥有关的艺术展品和生活类展品,打通了一座时间和情感的桥梁,让观众重温50年前的建桥精神,以及与大桥紧密相关的岁月。
一楼是各式大桥题材的绘画展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大桥以宏大的规模、现代化的科技水平和繁复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准,反映了新中国在艰难环境下‘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建设成就。”展览的主办方——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在展览前言中写道:从那一刻起,南京长江大桥就不只是交通意义上的桥梁,而是见证中国崛起的精神之桥、是代表“中国制造”与“大国工匠”的经典之桥。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也有“争气桥”之称。因此,大桥在建以及建成后,一下子激发了艺术界对建设大桥这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的颂扬热潮。
徐惠泉告诉记者,作为文艺样式中红极一时的绝对主角,从大桥的主题中诞生了无数艺术精品。“以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的专业画家和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为代表,全国各地的画家都创作过各式各样表现南京长江大桥的作品,有的堪称经典”。这次的展览中,主办方便将整个一楼拿出来,展出以大桥为题材的一批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各类艺术作品。
二楼展现与大桥有关的岁月
还记得那些有大桥LOGO的脸盆、镜子、烟标、日记本、书包吗?
“在你的家中,是否有一张你父亲或母亲与南京长江大桥的合影?”听到这个问题,很多人恐怕要会意地点点头。除了地理上和精神上的地标形象外,南京长江大桥也早已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伴随一代人的成长,留下无法抹去的记忆。
主办方将二楼一整层做了别出心裁的设计,做成“大桥人家”的样式——将那个年代普通家庭与大桥有关的大小生活用品一一展示了出来,很具烟火气。进入二楼展厅,从右边看起,先是有大桥图片的挂历,有1970年的,也有1977年的,旁边,设计成了客厅的样子,靠墙放着一辆老式自行车,墙上挂着有“一桥飞架南北”和大桥图案的黑色行礼包,还有一张以大桥为背景的县中毕业证书。“客厅”的橱窗里摆放着粮票、汽水广告,上面可都是南京长江大桥的伟岸身姿。
再往里走,另一个橱窗中展示的物品更接地气:橙红色的脸盆,盆底是长江大桥的图案,暖水壶、玻璃水杯、瓷壶、圆形托盘上,也有“大桥”,边上摆放着各类收音机,收音机上的装饰画,同样以大桥为背景。
主办方还将整个展厅中间的一面墙,装饰上了各式各样那个年代的穿衣镜,镜子上的各色图案,均是以不同角度的“大桥”为背景。一位看展的60多岁的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看着这些熟悉的物件,一下子把他带回到自己青少年时候,“当年我家里的很多日用品也像这样,都跟长江大桥有关啊”。
长江大桥,一代人记忆的烙印
“早在大桥建设初期,我们就开始关注并收藏了相关经典美术作品,至今已积累了相当规模。”徐惠泉馆长告诉南京晨报记者,这展览已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也将进行巡展。筹备之时,为更详细地搜集“大桥的记忆”,他们向南京博物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多家单位,以及民间搜寻了更多主题物件,这次展出的是其中一部分。
一次展览,显示出“大桥”给一代人记忆打上的深刻烙印。“大桥记忆”物品搜集中,也顺带发掘了一些对大桥尤为痴迷的藏家。展厅的墙上,展出了收藏家马志方的话语:“我对大桥相关周边痴迷到了什么程度?材质不同大小各异的纪念章收藏了300多枚,从枕巾蚊帐钩饼干盒收音机到奖状打火机针头线脑,只要上面有南京长江大桥图案,对我来说无异于寻觅到了宝贝,就一个原则:‘收收收’!”
据悉,展览将至12月12日。与此同时,江苏美术馆另有“脚步——40年缩影经典作品回顾展”可看。文/图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孔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