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10日,101岁的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张玉华在南京总医院辞世。9月17日,遵照遗嘱,子女们前往山东天福山,将老将军的骨灰撒向当年他领导起义的所在地。
昨天上午,大雨中,张玉华的孙女小菲委托父母,带着米面油等慰问品,赶到颐和路社区,送给困难群众。
张玉华,2015年天安门“93”大阅兵上敬着标准军礼的老兵;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从轮椅上起立,庄严敬军礼的老兵;30多年捐款百万做慈善的老兵,他留下的“善的种子”,如今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生前所在的鼓楼区宁海路街道颐和路社区,慈善义举蔚然成风,慈善行动仍在继续……
“我想清楚了,我要继承爷爷的遗志”
去年9月11日下午,天竺路11号,一支100多人的吊唁队伍让人泪目——这是颐和路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的吊唁团。
“我忍不住落泪……”87岁的王玉珍至今仍哽咽不已,“我记得他过年时给我500元红包,他对我就像对自己的晚辈。”
“居民们吊唁时的真情流露,让我震惊。”老将军的孙女小菲没想到,爷爷竟如此受爱戴,“我当时就想,爷爷去世后,每年的节日慰问由我来做。”30岁出头的小菲是一名公司职员,她把这个愿望告诉父母后,母亲提醒她“下了决心,就要坚持下去”。
“这份‘善的种子’,是爷爷留给我的最好遗产。”小菲说。
“卖房看病后,余钱帮助更困难的人”
小菲父母把中秋节礼送到社区的同时,昨天,居民吴文芳也按惯例给困难学生送去了资助金。
吴文芳是省劳模,患有肺癌,老伴也有癌症,夫妻俩没申请过任何补助——他们选择了卖房看病。健康状况稳定后,吴文芳决定将卖房剩余的钱拿出来做慈善。今年以来,他们每月17日固定给一名困难学子500元资助。
这一切,源于一次特殊的党课。
张玉华将军生前是社区宣讲团成员,定期给社区居民上党课。吴文芳曾听过一次党课,“老人自己带水来,还送给在坐的70多个居民党员每人一个针线包。”这样的言传身教给了吴文芳“善的意念”,“卖房看病后,余钱帮助更困难的人”就是最真实的体现。
“我们为社区有这样的‘慈善将军’而骄傲,更要继续他的慈善事业。”社区老党员程桂兰身患重病,前不久,得知邻居夫妇同时因癌症住院后,她带着1000元慰问金赶去了……
“受过老将军资助的居民有数百人,将军辞世后,社区慈善之风盛行,慈善队伍不断壮大。”颐和路社区书记凌红说,一年来社区涌现的慈善义举,她掰着指头也数不完。
“28个党支部,争当老将军的好学生”
社区曾有一名服刑释放人员,最初频繁跑到社区吵闹。“他没有工作,儿子患病失业,确实困难。”凌红说,老将军闻讯后送去米面油和资助金、社区为他办了低保、省公安厅等也主动捐款。
“社区20多个驻地单位,在‘大党委’党建模式引领下,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有1031人。”凌红说,“28个党支部,争当老将军的好学生。”
省委办公厅干部处党支部为20户困难家庭各送上600元和生活用品;省工商局党员给4户居民送上500元钱和慰问品……
老将军辞世后,28个党支部少则一两次、多则三五次,纷纷走进社区扶贫帮困。
多年受到资助的居民陈瑾兰,曾经在张玉华将军百岁生日时,为老人织了一条大红围巾。她说:“我要织更多的围巾,送给这些帮助过我们的将军和党员。”本报记者于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