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堵的早晚高峰、难寻的停车位以及与日俱增的汽车保有量——中国城市交通形势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成了从根源改善现有交通困局的有效途径。9月6日,“2018智能交通国际论坛”上,业内专家学者直击产业“痛点”,用车路协同等创新方式为智慧交通提速。
何为智能交通系统?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业内相关调研预测,到2020年,实施“智慧交通”可以降低恶性交通事故30%、降低温室气体排放15%,节约平均通勤时间15%—20%……随着技术进步及智慧交通的完善,未来收益将继续大幅提升。
传感器、大数据、通信等技术的成本降低,推动了智慧化智慧交通体系建设热潮,但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不少痛点。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联盟理事长王笑京建议,比如通信行业去“拥抱”交通行业时,首先要了解交通运输的本质,这是人和物的安全运输和移动,和通信网络有本质区别。其次要清理思路,用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他透露,南京高精产业集聚,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将在宁打造自然驾驶环境下智能汽车技术和新一代标准控制网的示范区。
威马汽车首席技术官闫枫则认为,智慧交通建设提速,可以将“车路协同”作为突破口。车是指车辆的智能化,路是指智慧交通体系。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基础设施以及智能平台之间要数据互通,打破现有的数据孤岛,形成体系的协同。出行方式也要创新,从根源上解决汽车保有量高但使用率低的困境,通过提升车辆的使用率,来降低汽车总体保有量。本报记者张希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