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昨天受邀参加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大会。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京正在推进的“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对产学研推动创新非常必要,科技创新选题要来自产业链。
2001年,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成南京工业大学,欧阳平凯任第一任院长。“当时,我们既不是211,也不是985,获得的支持有限。我们没有走综合研究性大学的路子,而是坚持科技创新,跟江苏地方经济紧密结合。”欧阳平凯告诉记者,他刚写了一篇《产学研说易做难》的文章。中国目前虽然在高端技术上有所欠缺,但中低端产业链却是世界上最完整、水平最高的,比如建筑、钢铁机械制造等领域。江苏做科技创新,有高校教育、人力资源等诸多优势。做好产学研,关键要认清形势,脚踏实地,千万不能好高骛远。
欧阳平凯说,他目前有个100人左右的生物化工创新团队,包括3个学科性公司、2家新型研发机构,做的就是校企联手创新的工作。这个团队,首先选题都来自产业链,研发的东西,企业要能做出来;其次是绿色环保,包括秸秆的综合利用;最后就是要做新产品,而且是在市场上性价比高的新产品。在这些原则下,团队创新的经济效益非常高,其中一家做生物肥料的学科型公司,每年产值2亿元,销售出去的原料产生的效益超过50亿元。
南京目前正在做的“两落地一融合”,即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其中一个亮点就是研发团队持大股,目前已建成的新型研发机构中,团队人员持股平均近60%。欧阳平凯说,早在2002年,他就坚持科技人员创业持大股,甚至一度高达近九成,这样能激发科技人员创业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毛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