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7点,奇俊的黄山在清晨的阳光下清晰而明朗,李艳红早已起床开始每天的工作——清理房间、办理入住。这是李艳红在这家旅舍当义工的第17天。这个暑假,她将在黄山的昆仑国际青年旅舍做25天义工。作为回报,她可以在该旅社免费吃住25天,并享受免费的景区游览。
李艳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语专业即将升入大二的学生。“十八九岁的年纪,脑子里有很多想法,想爱想经历的时候经济能力却相对不足,这让我萌生了义工旅行的想法。”李艳红说。
义工工作每周会有一天的休息,李艳红已经趁机游览过了屯溪老街和黎阳水街,“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泡咖啡与调酒;第一次学会如何把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第一次自在开朗地与他人交谈……我还向两个外国人介绍了南京呢。”
在地球另一端的拉脱维亚,大一学生张雨成正在里加的一所幼儿园里带着小朋友做游戏。他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2点,其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我会在傍晚的时候走过里加老城区的街道,阳光温柔地洒在屋顶的红瓦上,风信鸡闪着耀眼的金属光芒。”张雨成说,他还参观了建于14世纪的黑头宫。
比起旅途中的风景,张雨成觉得与当地人的接触更是难能可贵,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了东西方的差异,“中国人很拼命,在国内大家都是忙忙碌碌,行色匆匆;在拉脱维亚,生活相对来说放松一些,梅沙公园的歌咏场经常会有人们自发地组织演唱活动。”
据介绍,“义工换旅行”是最近一两年刚刚兴起的项目,组织单位有旅行社,也有一些义工组织,目标群体主要就是大学生。
在离南京4000多公里外的印度尼西亚望加锡,南京大学大二学生五月(网名)正在准备演示文稿。她参加的是一个向当地居民普及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志愿者项目。
五月住在翻译Eki的家中,Eki的妈妈带她去参加了望加锡的传统婚礼。闲暇时,她穿梭在柏油大道与青石小巷交叉纵横的街道上,牛群、人群、车辆混杂一起的窄窄的巷子中,“这个场景真的很奇特”。
五月说,志愿者旅行与纯粹的旅行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够让你更加真实地了解这个国家的现状,深入感受当地的文化。“我们探访了望加锡政府,也参加了贫民窟的义务劳动。你可以看见低矮的瓦屋掺杂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我的专业是社会学,这有理由让我怀疑政府是否做好了资源调配,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多深刻的思考。”她说。
本报记者谈洁
本报实习生刘思阳 刘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