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现实生活中想要有块地,尤其是城区里想要有块地,再种点菜可真成了奢望。可是,在鼓楼区挹江门街道的鲁迅园社区就有这么一块地,正在招募“种菜达人”领一块“责任田”种。整个“爱心农场”围绕民国建筑鲁迅楼的东侧和北侧,面积大约50平方米,共被分为6小块。想种菜而且又有种菜经验的市民都可报名,种出来的菜将送给社区的孤寡老人和困难户。
“百草园”内瓜果飘香
“你看这里是茄子,这里是苋菜,那边还有西瓜,里面还种了一些薄荷……”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挹江门街道鲁迅园社区的“百草园”时,社区居民贾德根正在“百草园”内整理着他的这些宝贝。
贾德根告诉记者,这块地现在大部分是他在种,一是家里离得非常近,和“百草园”只有一墙之隔,另外就是自己确实想种,在没有来南京之前自己家里就种地,现在退休了,平时在家也没有什么事情做,种种地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还有就是也想帮助别人。
记者了解到,在整个“百草园”内,种植了大约10个品种的蔬菜和中草药,整个“百草园”被划分为东侧和北侧两大块,其中东侧又分为5小块地,每块地都种有不同的品种。
“你别看这些蔬菜现在长得这么好,最开始的时候它们可娇嫩了,地里的土都是我从老家一点点运过来的。”贾德根向记者讲述道,他是从2016年底开始接手“百草园”的,当时还是初创,很多东西都不成熟,就连最基本的土都是自己从老家扬州运过来的。
“因为南京的土里有沙,还有石头,只有老家的土肥沃才能种出菜来,你看现在东侧的土已并不多了,北侧的土还差一些,下次回老家还要用车子拉一些来。”贾德根边拔草边向记者讲述“百草园”的故事。
社区招募“种菜达人”认领“责任田”
“现在只有贾德根一个人种还不行,还想再招募一些居民一起参与进来,为社区的孤寡老人做一点事。”挹江门街道鲁迅园社区的工作人员孙璐璐告诉记者。
“百草园”从最开始的初创到现在的初步成熟,现在已渐渐扩大,现在北侧又开辟了一块空地出来,社区的居民可以到社区来认领,种出来的菜主要是送给社区的孤寡老人。
但由于整块地也就50平方米左右, 地非常有限,要求报名的社区居民要有一定的种植经验和充足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毕竟种出来的果实一部分还要送给孤寡老人。
据了解,“百草园”是围绕鲁迅楼周围而设,还原再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几块苗圃种有绿植(何首乌、紫苏、薄荷)和蔬菜(茄子、西红柿)。
社区后期还将对这里进行再设计,增强美观度和实用性,打造成为“青少年科普苗圃基地”,收获的果实送往辖区独居、空巢老人家庭。
墙上的彩绘图案精选自鲁迅先生经典作品中的经典画面(社戏、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楼二期将以“党建+鲁迅精神”为主题
记者从鲁迅园社区了解到,鲁迅楼是一幢民国建筑,最早的名称是江南矿路学堂,是鲁迅早年读书的地方。这幢楼一直由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管理。为了响应鼓楼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需要,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将这幢楼无偿交给鲁迅园社区管理使用,这也是挹江门街道区域化党建的一个成功案例。
接手管理后,社区深入挖掘鲁迅早年在江南矿路学堂读书期间留存的资料,一期工程以“鲁迅与南京”为主题,二期工程以“党建+鲁迅精神”为主题,深入挖掘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打造了现在的鲁迅楼。
设有一条文化长廊,主要围绕“鲁迅时代性的名言金句”“鲁迅精神的内涵”“鲁迅先生与中国共产党的渊源”“鲁迅精神的当代意义”等内容进行再挖掘再提炼,将鲁迅楼一楼和二楼的长廊打造成“鲁迅精神”,尤其是“革命精神”的集中展示区。
还有一组活动阵地,社区将积极发挥树人学堂、三味书屋(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琴棋书画等功能室作用,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为民利民乐民活动,让党员群众更有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通过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社区特色阵地的服务功能、辐射功能、展示功能和活动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区域化党建的枢纽地,党员教育管理的主阵地,党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发源地,力争将挹江门的鲁迅楼打造成鼓楼乃至南京的鲁迅楼。
见习记者 胡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