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个月的维修,长江大桥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桥头堡等文物修缮过半,桥面沥青摊铺、亮化系统安装将陆续上马。昨天在大桥施工现场,市公建中心相关负责人首次披露大桥亮化方案,大桥将采用黄、白两色勾勒主轮廓,对文物部分进行强化,如桥头堡上的红旗,将采用“动态亮化”方式,夜晚红光流动,营造出“迎风飘扬”的效果。
黄白色勾出大桥轮廓,红旗“迎风飘扬”
“夜景亮化将在基本维持原有历史风貌的原则上,做一些景观的提升。”市公建中心交建一处处长庞建国告诉记者,在大桥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大规模的灯光亮化,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对主要轮廓采用红色灯泡进行了勾边处理;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对主桥部分灯光进行了适度强化。
为了保持大桥原有的风貌,市政府组织了两次专家论证,最终确定以黄白两色为勾勒桥梁轮廓的主色调。所有LED灯都可以在黄色与白色之间控制调节。在此基础上,对具有文物特性的部位,如桥头堡、雕塑及跨江的钢桁架进行强化。桥头堡上的红旗,将使用红色LED灯进行动态化处理。夜色下的红旗,将呈现流动的灯光效果,仿佛在迎风飘扬。
299盏白玉兰灯是大桥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此次照明设施维修中,白玉兰灯的整体造型和布置都没有变化,但在光源的选择和控制方面,融入了高科技元素。比如光源的选择上,采用了质量比较稳定的LED光源,照度比原来有所提升,并将实现亮度的可调节,也便于整体的自动化控制。
适应潮湿气候,双曲拱桥增加伸缩缝
记者昨天在长江大桥上看到,正桥的栏杆已经全部安装完毕,202块浮雕板也顺利归位。标志性的工农兵群雕,露出了粉粉的本色。米黄色的南桥头堡已经拆除了防护棚架。在引桥的桥面上,有几道用黑布覆盖的路面,工人们正在往黑布上洒水。据介绍,黑布下面的是此次新增的伸缩缝。
庞建国说,伸缩缝是桥梁建设的标配,主要是为了防止温度变化引起桥面结构热胀冷缩过大而造成桥梁、路面的破坏。以前引桥的双曲拱桥没有伸缩缝,破坏程度是最严重的。增加伸缩缝后,可以有效应对南京比较潮湿的气候条件,也大大增加了桥梁的安全性和行车的舒适性。
和引桥的双曲拱桥相反,正桥由于使用了钢桥面板,原本32处伸缩缝减为5处,行车更加平稳。
目前,引桥伸缩缝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半。
220℃沥青铺设,不容一滴汗
长江大桥正桥桥面原本采用的是混凝土铺装,这次为了提升耐久度,采用了钢桥面板。不过,新材料也带来了大考验。8月到10月,主桥将进行沥青铺装,庞建国说,在钢桥面板上进行沥青铺装,这可是世界性的难题。虽然这项工艺已经在南京长江二桥、长江三桥上得到实践,但无论是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还是体能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在钢结构桥面上进行沥青摊铺,不仅温度湿度要调节好,桥面板处理的粗糙度以及洁净度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连一滴汗水都不能滴到钢桥面上,否则就会影响铺装质量。”庞建国说,8月份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在220℃高温的沥青旁,100多名摊铺工人每天都必须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的,从围巾到鞋子都有专业要求。工人将实行24小时轮班,确保施工安全。
根据维修进度,7月底大桥将完成引桥部分的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8月份完成铁路防护棚架拆除及全桥外侧栏杆安装,启动正桥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10月完成机电、亮化系统安装和桥头堡修缮工程,确保年底建成开放交通。
本报记者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