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孩子所在省份、考试成绩,即跳出一堆“适合”的学校、专业。昨天在国展中心举行的江苏高招咨询会上,记者了解到,高考填报志愿在即,不少手机APP、填报志愿软件尽管有的价格不菲,但家长们还是愿意花钱一试。
咨询会现场,夏曼女士告诉记者,儿子高考成绩310分,物理、生物都是B,成绩一出来,她就花400多元在网上买了一套软件,结果软件推荐了一批东北、贵州等地的民办本科,周边地区的高校一所也没有,“看得全家人一脸丧气”。可她在招生咨询现场走了一圈发现,江苏周边的本科院校其实还是有希望的。
记者打开手机应用商店看到,与高考填报志愿相关的APP有几十个,都是号称“大数据+人工智能”。一家总部在北京的APP客服人员介绍,他们输入了过去10年高校在各地的录取分数线,并且细划到了专业,数据非常详实。
输入“厦门大学”,再输入“江苏”,确实该校在江苏近10年来的录取线一目了然,今年的招生简章、自主招生信息、各省招生计划等也一应俱全。而当记者输入今年的高考分数时,页面上就跳出了收费信息。
“少的几百元,多的数千甚至上万。”考生家长田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手机里下载了10多个APP,他把每个都仔细研究了一遍,几百元的就是根据考生信息推荐学校,上万元的还包括了性格测试等,并且承诺录取。
“从技术上说,大数据+人工智能辅助填报志愿是可行的。”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徐小龙教授说,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功能就是利用海量的数据、合适的算法,发现真相、预测未来,这和填报志愿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充分“吃”透招录投档政策后,运用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方式,或许可以在知分情况下,得出学生被某高校、某专业录取的概率。
不过他认为,家长们需要注意,市场上这些APP提供的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相应的算法是否合适,“否则其推荐的结果和真实的情况就会相差很大。”徐小龙说,据他了解,目前市场上各种填报志愿APP的数据准确性要打个问号。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学生处处长邱林说,江苏的招生每年都在变,去年是本二和本三批次进行了合并,今年是部分本二院校调整到了本一院校,本一、本二的招生计划都有变化,即使有往年的分数线作为参考,算法如果没有考虑到招生计划,失误率会非常高。再比如,今年理科336—326这个逐分段相当密集,一分都是2000多人,竞争激烈,而去年这个分数段只有1000多人,相差非常大。“填报软件里面的数据是否会及时更新、算法会不会及时调整,都不得而知。”
高校招生专家说,高校最终录取线的高低和填报的人数有关,在不知道现有多少人填报的情况下,再详细的大数据也只能是参考。他们建议,APP最多就是辅助工具,填报志愿时考生应听从自己的内心,在尊重自己兴趣爱好的情况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本报记者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