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南京大学江北新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江北新区引进的23家新型研发机构已孵化、引进企业60多家,位居全市第一,建设运营成效走在全市前列。
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剑桥大学创办800年来在中国唯一以大学冠名的科技创新中心;江北新区牛津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医学研究院……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在这里集聚。
江北新区自诞生之日起,“自主创新先导区”便是其首要战略定位。当前,在全市上下大力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之际,江北新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新区打造成为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重要基地,引领“最近的未来”。
落地融合,打造创新“新引擎”
上月,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大学江北新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的运营公司注册。该公司还未正式入驻江北新区办公,已有多项研究成果待转化,预计今年将孵化5家公司。
新型研发机构、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孵化的企业——南京鑫业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前5个月销售收入达2000多万元;人源化模型与药物筛选创新技术研究院今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超过3000万元。
2016年以来,新区先后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校地融合发展序幕。新区牵头组建了江北新区高校联盟,进一步围绕新区“两城一中心”建设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东南大学—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新材料工程化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载体陆续设立。新区还专门成立了科技发展投资集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助推新区科技创新发展。
从吸引新型研发机构入驻时,新区就非常注重与主导产业的“联姻”。在智能制造产业方面,新区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了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在生命健康产业方面,新区与北京大学共建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新区与四川大学共建了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新区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建了工程技术研究院……
面向全球,构建国际“朋友圈”
《江北新区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中,明确提出要“主动融入和布局全球创新网络,吸引和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提升新区开放合作水平,深度参与全球创新治理”。推进国际高端创新资源的引进和集聚,成为新区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3年来,新区联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组建的生命可持续研发中心落户生物医药谷,由一批海归专家领衔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开展新药研发和技术转化;联合德国弗劳恩霍夫IPK研究所共建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致力于为江苏乃至全国、全球的制造企业提供先进服务。研究院组建了智能制造专业化的人才团队,并与南瑞集团、大全集团等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此外,新区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建设的中美国际口腔医学合作中心、与哈佛医学院Joslin糖尿病医学中心合作建设的糖尿病专科医院、与瑞典健康发展中心合作建设的中瑞国际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等一批国际化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为进一步扩大新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新区瞄准全球顶尖创新地区,积极布局海外创新中心建设,目前已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硅谷创新中心和牛津创新中心,依托相关机构在当地的资源,着力引进国际创新园区的高端人才、创新资源以及产业项目和金融等方面的资源。
激发活力,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
近年来,新区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做了一系列的“大动作”。
今年4月26日,南京铁路运输法院派驻江北新区检察室、江北新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盟挂牌成立,构建了新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去年11月,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落户新区,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最快发明专利审查可以缩短到6个月,实用新型专利审查最快只要1个月。新区还先后设立了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中心、江北新区仲裁院等机构,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社会监督“四轮驱动”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
今年初,新区出台了《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促进资金管理办法》,与先前发布的《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办法》《南京江北新区知识产权强区建设三年培育计划(2018—2020年)》共同构建了新区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值得一提的是,新区政策可以和省、市政策同时享受,科技型小企业实现“专利清零”、非关联企业间高价值专利交易奖励等政策均为首次提出。
本报记者 朱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