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凯)作为2018南京名城会的配套活动,昨天上午,“一起来传承——走进非遗大师课堂”活动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举行。40名小学生走进甘家大院,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秦淮灯彩、脸谱、南京剪纸、布艺4项非遗手工艺。
上午9点半,来自南京各个学校的40名小学生来到市民俗博物馆的非遗课堂,跟随秦淮灯彩、脸谱、南京剪纸、布艺4位非遗传承人学习“手工课”。教孩子们制作花灯的老师,是秦淮灯彩省级非遗传承人曹真荣,生在灯彩世家的他已经扎了60多年花灯,在他的细心指导下,孩子们的花灯也扎得有模有样。
南京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张钧是个80后,父亲是南京剪纸大师张方林。课堂上,他的教学方式通俗易懂,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剪纸要领。
在端午节佩戴香包是自古就有的习俗,除了避邪驱瘟,还能作为装饰点缀。昨天的布艺香包手工课,成了很多女同学的首选。在香包艺人高勇的指导下,孩子们拿着自己穿针引线做出的香包,充满了成就感。
除了在非遗课堂学习传统手工艺,学生们还在专业的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十几位非遗大师的工作坊,绒花、微雕、竹刻、中国结、泥塑、抖空竹、面塑等绝活展示,让孩子们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