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智能制造研修班刚结业,二期班就接着开,但是还是满足不了企业家们对智能制造政策及技术的求知渴望。5月14日,由省经信委、市经信委主办,南京日报社创新商学院承办的“智能制造与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小企业高管创新转型研修班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来自江苏新能源产业的50多位企业家参加的培训。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施新春告诉记者:“在智能制造风口下,新能源企业如何发展?企业家们迫切需要更多的培训,帮助他们转型升级为‘质造’。”
光伏是“风口”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替代化石能源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光伏产业,容量较大,发展方便,优势较多。研修班授课专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于宏源向记者指出,“如果配合以储能和智能电网的传输,光伏未来的发展将不可限量,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要学习智能制造,改进设备,做强企业。”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总监刘朝晖坦言,“中国制造产业发展快,对我们来说,挑战非常大,我们必须运用好新的技术,生产体验感更好的产品,通俗地说,智能制造下的设备,可以让客户像了解身体一样了解自己的设备。
记者获悉,南京高齿正在全力将设备升级为智能设备。“为给设备穿上传感器,我们就能获得相应的数据,随时监测设备,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预判。”刘朝晖透露。
“智”造节“能”
智能制造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增加了硬件的成本。不过,现场大部分企业家向记者表示,新技术投入初始会增加设备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对企业高效率运转效果明显。
刘朝晖指出,“上了新技术,相应的基础硬件成本肯定是高了,但是,我们通过智能大数据可以主动维护,不再是被动维修,提前预判了故障,防患于未然,最终反而降低了成本。”
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施新春物也表示,“互联网、大数据共享等新技术都能有效地为制造业企业节‘能’。”对于可再生能源行业企业来说,运维阶段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由于供电厂、光伏站设在全国不同地方,每家光伏企业又生产不同的产品,有自己的技术,各家企业的基本生产与技术数据并没有整体共享,这就给维修带来高额成本。比如一个地方的光伏站出现问题,哪怕是一个小问题,只需要十几块钱的设备就能解决,但是,由于修理技术没有共享,生产企业不得不派工程师出差前往解决,费力又费财。如果有大数据共享平台,运维成本则可以大大降低。
据悉,为满足更多企业家的需求,江苏省经信委、南京市经信委加大了企业智能制造、工业4.0等专题培训。作为省经信委2018年度中小企业“百千万”人才培育计划实施项目之一,南京日报社创新商学院承办的“智能制造”中小企业高管创新转型研修班共有4期,面向江苏中小制造业企业高管,积极推动智能制造交流合作。
本报记者史亮 通讯员刘尊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