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门纪念馆获赠120余件文物史料
南报网讯(记者 许琴)昨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以史为鉴警示未来”——2017年文物史料捐赠仪式,获赠来自日本、德国,以及中国沈阳、南京、台湾等地人士捐赠文物史料120余件。
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等国际友人在南京创建安全区,保护与救助了20多万南京难民。20年前,约翰·拉贝的外孙女赖茵哈特夫人曾专程应邀来南京,先后向纪念馆捐赠了拉贝先生在德国的墓碑、拉贝先生送给夫人多拉作为结婚礼物的木箱,以及南京市于1948年10月给拉贝先生的《共表钦忱》纪念册等珍贵文物。昨天,拉贝先生的曾外孙,也就是赖茵哈特夫人的儿子克里斯托弗·沃尔福德·莱因哈特先生来南京,向纪念馆捐赠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曾使用过的官印、钢印等一批珍贵实物。克里斯托弗先生说:“有一枚印章上面还有曾外祖父的中文名字,如果曾外祖父知道我把这几枚印章带回南京,他一定会非常开心!”
石南阳是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庭长石美瑜之子,2004年曾向纪念馆捐赠了其父自存的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判决书底稿、部分日本战犯的审判笔录等一批重要文物。此次,他又和他的姐姐、妹妹和儿子向纪念馆捐赠石美瑜先生的官印等物品,其中一枚印章是石美瑜在南京审判日本战犯死刑判决书底稿上使用的印章。他说:“这几枚印章是我父亲盖判决书时用的,我曾把判决书原本赠与纪念馆,这次让印章来到纪念馆,跟判决书分别了70年重新走到一起,意义重大。”
日本友人大东仁,为日本圆光寺住持,自2005年12月起,他开始受纪念馆的委托在日本搜集相关证物。搜集过程十分艰难,还经常受到来自日本右翼势力的非难和舆论的压力,但他从不理会。先后为纪念馆征集文物1200余件。这次他又向纪念馆捐赠物品11件。其中一本出版于1938年2月的名为《青年》杂志,专门刊登了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后庆祝的特辑。
美籍华人鲁照宁自2004年起,便在网络上不断搜寻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史料、文物,先后帮助纪念馆征集藏品2000余件。在这次他捐赠的物品中,由上海密勒氏评论报编印的《JAPAN’SWARINCHINA》(日本在中国的战争)的合订本,较为少见,以每日大事记的形式,记录了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9年12月底期间的日本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抵抗。其中记载了日本在中国轰炸南京、中国守军保卫南京的战斗、“帕奈”号事件、南京沦陷以及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等内容。另外,他捐赠的1938年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发行的《日本的侵略与世界舆论》书籍,记录了1938年9月16日中国大使顾维钧在会议上的发言以及九国代表的发言,其中涉及侵华日军在中国使用毒气等内容。
美籍华人画家唐麗娜,此次捐赠物品为一幅油画,画中描绘了南京城被攻陷后人们的悲惨生活。张定胜是南京保卫战战迹寻研团团长,他此次所捐赠的物品包括铁丝网、迫击炮引信、弹壳、地雷引线等物品,均在南京紫金山现场发现,为南京保卫战紫金山战斗的珍贵遗物。沈阳收藏家张广胜,多次向纪念馆捐赠有关南京大屠杀及日本侵华罪证的文物史料,此次他捐赠物品30余件,包括侵华战争期间日军使用的啤酒瓶、手雷、弹壳等。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郭必强研究员评价说,此次获赠的史料文物来源广泛、内容丰富、质量很高,能很好地还原历史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