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探头领路,打桩机精准操作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正紧张忙碌着?
本报记者 姜静摄
南京日报讯(记者 姜静 通讯员 孙逸飞 徐士磊 汤永国)高耸的承台,连绵的钢筋骨架,轰鸣的机器声……江北大道快速路雍庄至龙池段正在紧张施工中。昨天,记者探访施工现场,发现此次改造“上马”了多种新技术、新工艺。
据介绍,本次改造段为328国道雍庄至龙池段,起于雍庄互通,止于龙池互通,其中路基宽68.9m,地铁位于路线东侧。工程主要通过六座跨线桥消除9个红绿灯,减少市民等待红绿灯的时间。改造完成后,市民开车从南京市区到六合可节约半个小时。工程项目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全线六座跨线桥桩基已全部结束,方水路跨线桥的支架搭建部分已经快完工,目前正在开始底腹板钢筋绑扎工作,计划7月中旬浇筑,其他跨线桥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在江北大道控制性节点工程马汊河大桥工地上,记者看到一个小巧的感应探头,其作用类似“智能检测机器人”。工地实验员王江华说,这个探头虽小,但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检测操作更简便。探头放到钻孔里,感应头上下移动,就能通过超声波精确检测钻孔桩成孔质量,及时提取成孔各种技术参数,为桩基砼浇前成孔质量保驾护航,确保桩基整体质量。据了解,工程全线817根钻孔灌注桩中,已完成600多根。
在工地钢筋笼制作场地,则用上了数控钢筋笼滚焊机。这样可以在电脑中确孔、塑形、定位,形成简单的构件单元,再结合图纸,通过混焊机批量精确制作成型,保证加工精度。“数控钢筋笼滚焊机的出现,结束了钢筋笼一贯手工捆绑的历史,为江北大道改造项目的桥梁制造提高了效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中,最大的突破是“BIM”技术的运用。在大型工程中,每一个构件之间、空间布局、结构的浇筑,都容不得半点差错。以往这些都是依赖数据反复验算,同时配合人工经验来完成。而在江北大道改造工程中,每一个模型、每一组构件的形状基础信息、空间位置信息等,运用该技术后可以一目了然。
“BIM技术通俗说,是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该专项技术负责人沈繁通过电脑展示了一组动态画面,画面上,大型结构件在三维空间中随意旋转,随手挑出一处结构件点击,可以看到相关信息,每一组数据都详实精准。“目前,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在省内乃至华东交通工程领域还处于尝试阶段,我们从零开始探索,针对现场不同桥梁结构形式进行参数化建模、无人机三维实景建模、图纸审查、施工模拟等八个方面的具体应用,来指导现场施工,从源头给出最优化的方案,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