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京 > 关注南京 > 正文

0

“五一”前,看干道整治阶段性成果

来源:南京日报   2017-04-26 09:16:00

  “五一”前,我市一批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将完工。整治后,这些道路将达到“路平灯亮水畅、绿化美观增彩”的效果。本期《城乡建设》带你走进这些道路施工现场,看看整治后的道路将给市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玄武大道精细化建设管理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玄武大道南侧目前已全部完工,北侧除涉铁段(花园路至新庄约700米),其余部分已完成,市民在经过涉铁段时须小心通行。

  4月初,有一名16岁的男孩晚上十点在玄武大道上骑行时,由于当时非机动车道正处于施工中,男孩误入施工区不慎摔倒,面部受伤。事发后,建设单位积极跟伤者家属联系履行赔偿,并及时对工程开展自查,积极整改。在项目上增加围挡,派专人24小时看护,设置警示标志,让行人不再误入施工区域,并对围挡效果进行暗访。对前期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对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罚。

  该事件给建设单位敲响了警钟,使大家深刻认识到精细化建设管理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体现到施工具体环节上。沥青摊铺中,建设单位以保障社会交通为原则,单元作战,分段推进,在晚上9点以后、次日早上6点以前,对当天沥青摊铺段进行封闭;封闭前,在玄武大道及周边路段及时设置施工公告牌、交通导向指示牌、减速指示牌、地面交通走向指示线等,提醒过往市民选择合适的绕行线路。封闭期间组织专人看护交通标志,检查、维护交通设施,及时维修、更换、补充各种设施和标志。现场协调人员根据摊铺进度和现场交通情况等对封闭区间进行动态调整,适时缓解交通压力。施工作业结束后,施工人员会及时收集、整理当天的交通数据信息,不断优化次日摊铺作业时的交通组织方案,尽最大努力降低因施工造成交通拥堵的可能。摊铺沥青时都是铣刨一段摊铺一段,尽量减少扬尘。经过14天的奋战,共摊铺沥青24万平方米,南北双向共13公里。

  正是在后续的施工中,建设单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精细化建设管理要求,特别是在快车道沥青摊铺阶段,建设单位吸取教训,真正做到落小、落细、落地、落实到每个环节,对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优先做好应急预案,确保了快车道沥青摊铺工作顺利完成。

  如今的玄武大道已成为朋友圈的“网红”,这条主干道已成为一条景观大道,海棠、樱花在道路中分带里形成一片花海,让行人赏心悦目。

  北京东路“车在路中行、人在路外游”

  北京东路全长2.4公里,东起龙蟠中路,西至鼓楼广场,是主城区重要的主干道。原先的北京东路路面病害严重、临街小区老旧、空中杆线凌乱,导致整条路的景观效果和“人文气质”大打折扣。

  在北京东路立面整治设计工作中,市建委考虑到该路段沿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一特点,结合市政府、兰家庄、兰园等历史建筑的特征,在设计中以偏民国文化特色为主导。如今市民能看到,在九华饭店西侧小区,这里原先的老旧居民楼已华丽变身。淡淡的咖啡色、宽大的玻璃窗、统一的花架、与建筑整体风格相统一的空调罩,带有几分洋房的味道。

  经并杆,北京东路600多根杆件减至200多根,保留的路灯杆上还预留了节假日悬挂灯笼、道旗的穿孔。在地面下,每一段道路下方都埋设了9—15孔的强电、16—20孔的弱电,以及2×8孔的综合管线,平均每一米的道路下埋设有50米长的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地下管沟犹如立交桥,交错重叠四五层。

  东段有梧桐,西段有雪松,但由于缺乏灌草花的立体搭配,北京东路显得“苍劲有余、美感不够”。此次北京东路的绿化提档升级根据行道树的不同做出了差异化搭配,东段从龙蟠中路到北京东路小学,行道树为梧桐树,光照条件较好,树下搭配了红花继木、金边黄杨、宿根花卉等彩色树种,南京本土培育的彩色树种——金陵黄枫,首次在这条路上栽种;西段从成贤街到鼓楼广场是雪松大道,“绿蔽度”强,因此取消了中间层次的绿化灌木,在树下种植八仙花、玉簪、矾根、石蒜等耐荫地被;中段和平公园段连接鸡鸣寺路,补栽樱花形成花海景观。

  为让山林更开敞,北京东路整治中拆除了不少违建和建筑,道路绿岛也设计了6-7米宽,形成山林的延伸。沿路还建成开放的和平公园,并将改造梅庵等路边游园,复兴道路的生活休闲功能,形成“车在路中行、人在路外游”的道路生活景观。

  管家桥设居民咨询点安排专人答疑解惑

  “这里有一棵死树,这次能不能清理掉?”家住管家桥的吴阿姨在管家桥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居民咨询点前问道。工程建设方南京新厦市政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李文超告诉吴阿姨,在后期的绿化整治中,管家桥沿线所有的死树将一并清理。得到答复的吴阿姨满意地离去。

  在管家桥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上,从3月初开工起,就在现场设置了居民咨询点,由施工单位南京第二道路排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刘洪昇负责接待居民。开工至今,周边居民提出近40条对施工的意见。“大家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如何控制扬尘和噪音上,”刘洪昇说,“我们增派洒水车,多洒水降尘,像破除路面这样噪音大的工序尽量放在白天。”

  目前管家桥路面施工已全部完成,路面平整,道路沿线雨污水系统也得到了完善,经过并杆,路上49根管线已减至24根,空中各种凌乱的杆线已全部下地,空间清爽了不少。

  南京二道排公司项目负责人赵建国介绍,工程开工前,参建单位就召开了居民议事会,并及时张贴工程告示。项目上聘请了五位热心市民做群众监督员,对施工中对市民有影响的问题及时反馈。由于管家桥处于新街口中心地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较多,施工中采用围栏把行人和施工断面隔离,方便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通行。为减少噪音,白天一般做更换路牙沿、铺设人行道这样噪音较小的工序,杆线下地、完善雨污水系统这样需要大型机械进场的工序则放在晚上;为疏导交通,在交管部门的指导和协助下,施工单位在管家桥沿线主要路口和单位出入口各配备一名专职交通引导员对过境及进出车辆进行疏导。为减少扬尘,现场使用的砂浆都是从集中拌和点运至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做砂浆盘,底下铺土工布,不弄脏路面。在管线施工中,为避免反复开挖路面,对自来水、污水、路灯、通信等,协调相关部门和产权单位,合理安排需求,每天晚上都召开协调会,统一安排施工计划,一次性施工到位。

  65岁的韦人俊是管家桥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群众监督员,他告诉记者,对市民反映的清运垃圾、围挡不要影响通行等问题,项目部都能及时解决。“市民咨询点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都有人接待,项目上还有施工公示牌,告诉大家每天的施工安排和进度,对这项工程,大家都很支持,以前管家桥一到雨季就积水,希望这次整治完成后,能给大家一个全新的管家桥。”

  太平南路八个公交站台将成为智慧站台

  太平南路示范段(中山东路——常府街)完工后,太平南路南段(常府街——建康路)以示范段为标准,全面展开施工。该段长1250米,记者在太平商场门前看到,老的人行道已破除,工人们正在铺设新路面。同时,建筑外立面整治也已开工。

  太平南路两侧矗立着高大的法国梧桐,这具有南京特色的景观给道路施工带来了难度,施工方南京第二道路排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做路基和开挖时,大型机械往往无法进场,为保护树木,只能采用小型机械,增加人力投入。时逢春季,梧桐造成的“毛絮雨”不仅让人难受,也造成扬尘增多的现象。对此,施工单位投入20多人,不间断进行保洁。

  响应民主整治的号召,建设单位在太平南路周边社区聘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做群众监督员,并不定期召开民主议事会。太平南路西侧人行道上一小吃店店主说:“这边门面房多,做餐饮生意的多,以前污水经常随意倒,导致下水道不通,人行道上污水漫溢,我们提意见后很快给我们解决了,以后这里环境好了,顾客来吃饭都舒心。”为解决两侧人行道上污水管淤堵造成的积水问题,施工单位在全线两侧人行道下增设了近400米长的污水辅管。

  由于太平南路沿线居民和商家较多,为把施工对市民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施工单位在全线50个支路交叉口更换路牙沿时,采用的是在工厂加工好的路牙沿,在工厂定制好后到现场直接安装,避免了现场切割造成扬尘的现象,也避免了噪音。

  太平南路位于老城区,地下管线多而复杂,甚至还有上世纪50年代的管线。施工中为保护管线,参建人员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施工班组长再到施工人员,做到层层安全交底,确保管线安全。为净化城市空间,此次道路环境综合整治中杆线下地是一项重要内容。太平南路南段经并杆,减少了三分之一的杆线。由于太平南路经整治后要重现民国风貌,对保留的杆线采用了黑色,以暗色调与民国风相呼应。

  在所有参建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太平南路快车道将在四月底利用夜间摊铺细粒式沥青砼面层。为达到路面平整、行车舒畅的目标,在沥青摊铺中有一个细节格外重要——摊铺一层,窨井盖要提升一次,否则会造成跳车现象。“这道工序看似不起眼,其实不简单,我们处理这道工序的工人都有近20年工龄,手艺熟练、经验丰富。”现场负责人说。

  此次整治中还将对全线8个公交站台进行优化,改造成智慧站台,以便市民候车时能清楚看到车辆信息。

标签:

责任编辑: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