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南京 > 关注南京 > 正文

0

通过“观云”可以更精确预报天气变化趋势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3-23 09:08:00

  火烧云资料图片

  鱼鳞云

  钩钩云

  中国江苏网3月23日讯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就是“观云识天”。当然,今天对云的观测已经不仅仅是预知风雨,在雷达、卫星、超级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强大支持下,我们已经能通过云卷云舒,更精确地预测雨的大小,风的强弱,甚至未来气候的变化。

  哪片云彩会下雨?这可是人类的古老智慧

  古时的劳动人民无法理解云的形成,却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博导智协飞教授,是精细化天气预报、季风动力学、短期气候预测方面的专家,他说,这些农谚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但大致总结了云的产生、消散以及云和风、雨等天气演变转化的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比如:“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黑猪过河,大雨滂沱”等等,这些谚语提到的各种云彩,就涉及现代气象学中的卷积云、透光高积云、堡状高积云、絮状高积云、雨层云、毛卷云、大块碎雨云、恶劣天气下的碎雨云、钩卷云、淡积云等。

  依靠科技可精确预报天气变化趋势

  今天的观云识天已经不仅仅是模糊地判断风和雨了。智协飞教授介绍“依靠现代科技的支撑,我们可以观测云状、云量、云高,经过复杂的数学、大气物理模型的分析,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报天气变化趋势!”

  这些年来,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南京等我国很多城市常常在夏季遭遇“短时强降雨”,特别是梅雨季节,少了温柔缠绵的小雨,而多的是势大力沉、暴力凶悍的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城市“看海”几乎成了常态。如何能预报这种短时强降雨,正是江苏省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国内气象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重点研究的课题。

  为了“观云”,人类真是拼了

  既然云是天的“招牌”,人类对云的观测手段,如今也是五花八门,越来越高大上。

  地面上,有传统的目测、有气象雷达、激光测云仪等设备专门“远观”,在天上,有探空气球、气象观测飞机负责“近看”。当然,太空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气象卫星,负责“高屋建瓴把握全局”。

  有这样一个立体、纵深、多层次的观测网络,天气预报自然会越来越准,人类真的可以“不畏浮云遮望眼”了。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王晟

标签:

责任编辑: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