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南京市民开启无现金生活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3-14 09:01:00
中国江苏网3月14日讯(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杨静)从2015年的时候倡导“无现金社会”,现在正成为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而很多市民最近都表示,被“免费为你做支付码贴纸”提示了数次,不带钱包的生活也越来越习惯。
从2014年各种支付宝、微信红包爆发,到2015年首届“无现金日”引领社会风潮,再到2016年“无现金”生活全民普及,如今“无现金”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2017年,光是微信红包就发了142亿元,而支付宝更是直接上线AR红包,红包也发起了高科技。
如今,支付与线下场景的融合产生了便利的体验。“无现金”成为生活方式,摇一摇、扫一扫等线下连接方式成为O2O的标配,去年8月7日,微信支付牵头,和10家银行、全国11个行业的8万门店发起了全球首个“无现金日”。
去年一项针对百万网友的调查显示,近4成网友认为一周不用现金很正常,“兜里没钱”见怪不怪。如今,已经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50倍,无现金水平已远超发达国家。
记者在南京的城南菜市场转了一圈发现,不论是肉、蛋、鱼还是虾,很多商家都直接将付款码放在了自己摊位前,付款的时候直接扫码已经成为很多市民的习惯。就连街边2元一个的烧饼小摊,也将微信、支付宝的付款码贴在标示牌上,“扫了就行”,老板很习惯。市民蔡女士举例说,从周六开始,自己身上揣100块钱备着,买菜、买肉夹馍、吃黄焖鸡米饭、买小吃,到昨天晚上……两天愣是没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