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闭幕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3-01 09:25:00
中国江苏网3月1日讯 昨晚,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举行了闭幕式颁奖礼,而昨天白天,最后一场闭幕论坛“未来的过去式”也在南京爱丁堡饭店举行,三位主讲人谈了自己在各自领域的观点,其中,身兼诗人、纪录片导演等头衔的秦晓宇分享了他对中国“工人诗歌”的研究。
秦晓宇认为,诗歌是当代社会最难被商品化的东西,也因此,它可以说是非常边缘化的。而在古代中国,劳动者自己创作的诗歌就更加稀少,“即使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类诗,虽说来自民间,却也是士大夫阶层代言式的书写,并非劳动者自己所写”。秦晓宇说。他也找了些新中国建立后的诗歌来读,发现那时的工人诗篇中饱含着劳动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真诚,他也研究了近些年的农民工诗歌,农民工诗歌表现出的有关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对生活的诉求深深感染了他。
“诗歌不像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它几乎是零门槛和零成本,也无需专门去学特定的表达技巧,这种创作的便捷也成为劳动者抒发心情的上佳方式”。秦晓宇认为,虽然这个社会越来越重视普通民众的发言,不过劳动者诗歌与你问我答的纪录片拍摄或者某作者以个人名义写的文章比起来,没有经过剪辑,那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更有发声的价值。他也呼吁大众多关注他们通过文学和艺术表达出来的心声。
论坛另有两位主讲人Paolo Scrivano和罗小茗分别作了《放眼一瞥:一名欧洲建筑历史学家与中国》和《想象力的时态议题》的讲座。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孔方方